梼杌闲评(明珠缘)

明代小说,五十卷五十回,不题撰人。 据李保恂《旧学庵笔记》载有大字刻本,今未见。现存清刊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清末另有石印本,改题书名为《梼杌闲评明珠缘》,或径题《明珠缘》。 此书不题撰人。缪荃荪《藕香簃别钞》、邓之诚《骨董续记》皆推测为李清所著。缪荃荪《藕香簃别钞》以弘光朝工科给事中李清曾为其祖李思诚辩冤,此书中叙及礼部尚书李思诚阻挠魏忠贤窃边功请封而为权阉所恶事,疑为李清所撰。邓之诚《骨董续记》卷二称此书“其所载侯、魏封爵制辞,皆不类虚构;述忠贤乱政,亦足与史相参”,记事亦有与李清《三垣笔记》相发明者,“总之,非身预其事者不能作也,谓之映碧(李清号)所撰。”当代学者欧阳健等亦持此说。 李清(1602-1683),字映碧,一字心水,晚号天一居士,南直隶兴化(今江苏兴化)人。天启元年(1621)举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崇祯十年(1637)内召入京,仕崇祯、弘光两朝,历官刑、吏、工科给事中,大理寺丞。力主发奋图强,抵御外侮。明亡不仕,闭门著书。史学颇有造诣,亦工文言小说。 此书主要描写明代宦官魏忠贤与明熹宗的乳母客印月互相勾结乱政、篡权的历史故事。小说以魏贤贤一生经历为主要线索,展示了明末社会较为广阔的历史画卷。 关于魏忠贤的小说,是崇祯朝的热门话题,先有长安道人国清之《警世阴阳梦》,又有吴越草莽臣之《魏跺贤小说斥奸书》、乐日舜之《皇明中兴圣烈传》。此书虽系晚出,但流传较广。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据清刊本影印此书,收入《古本小说集成》。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据清刊本点校此书,收入《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据清刊本点校此书,收入《明清佳作足本丛刊》。


次柳氏旧闻

李德裕简介:李德裕(787 —850),字文饶,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穆宗即位之处,禁中书诏典册,多出其手。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在唐代文宗大和七年(838年)和武宗开成五年(840年)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公元844年,辅佐武宗讨伐擅袭泽潞节度使位的刘缜,平定泽、涟等五州。功成,加太尉赐封卫国公。因反对进士科举,主张“朝廷显官须是贵党子弟”,从而与牛僧儒、李宗闵为首的牛派展开了长达40余年的“牛李党争”。党争失利,初贬荆南,次贬潮州。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在贬崖州(治所在今琼山区大林乡附近)司户,次年正月抵达。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正月卒于贬所,终年63岁,逝后被封太尉,赠卫国公。李德裕在琼期间,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海南人民敬仰,生前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 次柳氏旧闻 大和八年秋,八月乙酉,上于紫衣殿听政,宰臣涯已下奉职奏事。上顾谓宰臣曰:"故内臣力士终始事迹,试为我言之。"臣涯即...


汉杂事秘辛

建和元年四月丁亥,保林吴姁以丙戌诏书下中常侍超曰:“朕闻河洲窈窕,明辟思服,择贤作俪,隆代所先。故大将军乘氏忠侯商所遗少女,有贞静之德,流闻禁掖。其与姁并诣商第,周视动止,审悉幽隐,其毋讳匿,朕将采焉。” 姁即与超以诏书趋诣商第,第内讙譟。食时,商女女莹从中阁细步到寝,姁与超如诏书周视动止,俱合法相。超留外舍,姁以诏书如莹燕处,屏斥接侍,闭中閤子。时日晷薄辰,穿照蜃窗;光送著莹面上,如朝霞和雪艳射,不能正视。目波澄鲜,眉妩连卷,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靥颐颔,位置均适。姁寻脱莹步摇,伸髻度发,如黝髹可鉴。围手八盘,坠地加半握。已乞缓私小结束,莹面发赪,抵拦。姁告莹曰:“官家重礼,借见朽落,缓此结束,当加鞠翟耳!”莹泣数行下,闭目转面内向。姁为手缓,捧著日光,芳气喷袭,肌理腻洁,拊不留手。规前方后,筑脂刻玉。胸乳菽发,脐容半寸许珠,私处坟起。为展两股,阴沟渥丹,火齐欲吐。此守礼谨严处女也!约略莹体,血足荣肤,肤足饰肉,肉足冒骨。长短合度,自颠至底,长七尺一寸;肩广一尺六寸,臀视肩广减三寸;自肩至指,长各二尺七寸,指去掌四寸,肖十竹萌削也。髀至足长三尺二寸,足长八寸;胫跗丰妍,底平指敛,约...


魏晋世语

刘放、孙资,共典枢要。夏侯献、曹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指谓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 司马景王命中书郎虞松作表,再呈,不可意,令松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形色。中书郎钟会察有忧色,问松,松以实对。会取草视,为定五字,松悦服,以呈景王。景王曰:“不当,尔耶?”松曰:“钟会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卞伯玉赴中书,诗曰:跃鳞龙凤池,挥翰紫宸里。杜夷字行齐,为儒林祭酒。皇太子凡三至夷舍,执经问义。 刁协迁尚书令,诏曰:尚书令协,抗志高亮,才鉴博朗,朕甚喜之。 范宁字武子,少好学,多所通览。拜中书郎,专掌西省。居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孔演字元舒,晋国建,与庾亮俱补中书侍郎。于时中兴肇建,庶事草创,演经学博通,又练旧典,朝仪轨制,多取正焉。由是元、明二帝亲爱之。刘超字世逾,迁中书舍人。时台省初建,内外多事,超出纳书命,以忠慎称。理身清苦,衣不重帛。 徐邈字景山,以儒素坐好学,尤善经传。烈宗始览典籍,招延礼学之士。后将军谢安举邈应选,补中书舍人,专在西省,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每预顾问,辄有献替,多所补益。烈宗甚爱之。 孙盛字安国,为秘书监,加给事中。笃尚好学,自少至长,常手不释卷。既居史官,乃著《三国阳秋》。郭璞,太兴元年奏《南郊赋》。中宗嘉其才,以为著作佐郎。殷浩北伐,江◆为长史,◆取数百鸡,以长绳连脚,皆系火,一时驱放,飞过堑,集于羌营,火皆燃。


大唐传载

《书》云:“不有博奕者乎?犹贤乎已”。斯圣人疾夫饱食而怠惰之深也。 又曰:“吾不试故艺,试用也”。夫艺者,不独总多能第,以其无用于代,而穷愁时有所述耳。八年夏,南行极岭峤,暇日泷舟,传其所闻而载之,故曰“传载”。 虽小说,或有可观览之,而喁而笑焉。 杜河南兼,常聚书至万卷,每卷后必有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汝曹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 阳道州城之为朝士也,家苦贫,常以木枕布衾,质钱数万,人争取之。苏州开元寺东有陆氏世居,门临河涘,有巨石块立焉。乃吴陆绩为郁林郡守,罢秩泛海而归,不载宝货,舟轻用此石重之,人号“郁林石”。陆氏自绩及裔孙国朝太子少保兖公,犹保其居。今子孙渐削,其居十不存一焉。 费县西漏泽者,漫十数里,岁时雨降,即泛溢自满,蒲鱼之利,人实赖焉。至白露应即前后,一夕即一空如扫焉,信殊异也。 李忠公之为相也,政事堂有会食之床。吏人相传,移之则宰臣罢,不迁者五十年。公曰:“朝夕论道之所,岂可使杇蠹之物,秽而不除。俗言拘忌,何足听也!以此获免,余之愿焉。”命撤而焚其下,铲去聚壤十四畚。议者称正焉。 杜太保宣简公,大历中有故人遗黄金百两。后三十年,为淮南节度使,其子...


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卷一 汉高帝七年。萧相国营未央宫。因龙首山制前殿。建北阙未央宫。周回二十二里。九十五步五尺。街道周回七十里。台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外。其十一在后。宫池十三山六池一山一亦在后宫。门闼凡九十五。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吾夷。教习水战。因而于上游戏养鱼。鱼给诸陵庙祭祀。余付长安市卖之。池周回四十里。 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酝。一名醇酎。 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法。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师路扈为之以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皆直百金。 汉制天子玉几。冬则加绨锦其上。谓之绨几。以象牙为火笼。笼上皆散华文。后宫则五色绫文。以酒为书滴。取其不冰以玉为砚。亦取其不冰。夏设羽扇。冬设缯扇。公侯皆以竹木为几。冬则以细罽为橐以凭之。不得加绨锦。 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入水不濡。上时服此裘以听朝。 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彻云霄。戚姬以百炼金为彄环。照见指骨。上恶之。以赐侍儿鸣玉耀光等各四枚...


桂苑丛谈

○张绰有道术 咸通初,有进士张绰者,下第后多游江淮间,颇有道术,常养气绝粒,嗜酒耽棋,又以炉火药术为事。一旦睹天大哂,命笔题云:"争奈金乌何,头上飞不住。红炉谩烧药,玉颜安可驻今年花发枝,明年叶落树。不如且饮酒,莫管流年逝。"人以此异之。不喜装饰,多历旗亭而好酒杯也。或人召饮,若遂合意,则索纸剪蛱蝶三二十枚,以气吹之,成列而飞。如此累刻,以指收之,俄皆在手,见者求之,即以他事为阻。常游盐城,多为酒困,非类辈欲乘酒试之,相竞较力,留系是邑中。醒乃述课得陈情二首以上,狄令乃立释之。诗所纪惟一篇云:"门风常有蕙兰馨,鼎族家传霸国名。容貌静悬秋月彩,文章高振海涛声。讼堂无事调琴轸,郡阁何妨醉玉觥。今日东渐桥下水,一条従此镇长清。"自后狄宰多张之才,次求其道,日久延接,欲传其术。张以明府勋贵家流,年少而宰剧邑,多声色狗马之求,未暇志味玄奥,因赠诗以开其意云:"何用梯媒向外求,长生只在内中修。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行心不到头。"他日将欲离去,乃书琴堂而别。后人多云江南上昇。初,去日乘醉,因求捣网剪纸鹤二只,以水噀之。俄而翔翥,乃曰"汝先去,吾即后来。"时狄公亦醉,不暇拘留,遂得去。其所题云:"张...


定命录

王超王超者,尝为汜水县令,严损之曰:"公从此京官讫,即为河北二太守。"后果入为著作郎,出为真定太守,又改为京城守。超又为汜谓水令严迥云:"公宜修幅。"严不信,果被人诉,解官除名,配流而身亡也。(《广记》卷一四七) 宋恽 明皇在府之日,与绛州刺史宋宣远兄恽有旧。及登极之后常忆之、欲用为官。恽自知命薄,乃隐匿外州。缘亲老归待,至定鼎门外,逢一近臣。其人入奏云:"适见宋恽。"上喜,遂召人。经十数年,每欲与官,即自知无禄,奏云:"若与恽官,是速微命。"后因国子监丞杜幼奇除左赞善大夫,诏令随例与一五品官。遂除右赞善大夫。至夜卒。(《广记》卷一四八)段文昌 故西川节帅段文昌,字景初。父锷,为支江宰,后任江陵令。文昌少好蜀文,长自渚宫,困于尘土。客游成都,谒韦南康皋,皋与奏释褐。道不甚行,每以事业自负,与游皆高名之士。遂去南康之府。金吾将军裴之镇梁川,辟为从事,转假廷评。裴公府罢,因抵兴元之西四十里,有驿曰鹄鸣。滨汉江,前倚巴山。有僧清依其隈,不知何许人也。常嘿其词,忽复一言,未堂不中。公自府游,闻清僧之异,迳诣清公求宿,愿知前去之事。自夕达旦,曾无词。忽问蜀中闻极盛旌旆而至者谁,公曰:"岂...


北里志

唐代笔记小说集。撰者唐代孙。字文威。僖宗时人。生卒年、籍贯均不详。曾官侍御史及中书舍人。一说曾为翰林学士,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以为此说不可信。此书一卷,写成于中和四年(884),记载中和以前长安(今陕西西安)城北平康里的歌妓生活,故名《北里志》。书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一个侧面,有少数条目也反映了歌妓们的痛苦和对爱情的追求,并保存了一些文士和歌妓的诗歌作品,为后来编集唐诗者所采录。 有明刻《续百川学海》本《古今说海》本等,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即据《古今说海》本校印。 ============================================================================== ◎序 自大中皇帝好儒术,特重科举。故其爱婿郑詹事再掌春闱,上往往微服长安中,逢举子则狎而与之语。时以所闻,质于内庭,学士及都尉皆耸然莫知所自。故进士自此尤盛,旷古无俦。然率多膏粱子弟,平进岁不及三数人。由是仆马豪华,宴游崇侈,以同年俊?少者为两街探花使,鼓扇轻浮,仍岁滋甚。自岁初等第于甲乙,春闱开送天官氏,设春闱宴,然后离居矣。近年延至仲夏,京中...


柳氏传

天宝中,昌黎韩翊有诗名,性颇落托,羁滞贫甚。有李生者,与翊友善。家累千金,负气爱才。其幸姬曰柳氏,艳绝一时,喜谈谑。善讴咏。李生居之别第,与翊为宴歌之地,而馆翊于其侧。翊素知名,其所候问,皆当时之彦。柳氏自门窥之,谓其侍者曰:“韩夫子岂长贫贱者乎?”遂属意焉。李生素重翊,无所吝惜,后知其意,乃具饍请翊饮。酒酣,李生曰:“柳夫人容色非常,韩秀才文章特异,欲以柳荐枕于韩君,可乎?”翊惊忄栗避席曰:“蒙君之恩,解衣辍食久之,岂宜夺所爱乎?”李坚请之,柳氏知其意诚,乃再拜,引衣接席。李坐翊于客位,引满极欢。李生又以资三十万,佐翊之费。翊仰柳氏之色,柳氏慕翊之才,两情皆获,喜可知也。明年,礼部侍郎杨度擢翊上第。屏居间岁,柳氏谓翊曰:“荣名及亲,昔人所尚,岂宜以濯浣之贱,稽采兰之美乎?且用器资物,足以待君之来也。”翊于是省家于清池。岁余,乏食,鬻妆具以自给。天宝末,盗覆二京,士女奔骇。柳氏以艳独异,且惧不免,乃剪发毁形,寄迹法灵寺。是时侯希逸自平卢节度淄青,素藉翊名,请为书记。洎宣皇帝以神武返正,翊乃遣使间行,求柳氏。以练囊盛麸金,题之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