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清嘉庆十二年(1807),清仁宗以内府所藏抄本《全唐文》一百六十册体例未协,选择不精,遂命儒臣重加厘定,由大学士董诰任总裁。董氏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有主编巨书的经验,故非徒以位高而领衔,具体规划皆有裁定。全书凡六易寒暑,至嘉庆十九年(1814)成书,共计1000卷。和《全唐诗》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编撰力量。先后参与其事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词章之士法式善、周之琦、秦恩复辈,又有渊博学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这一人员组合,对本书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加上时当乾嘉朴学鼎盛之时,编者又可以充分利用内府图书,文章本身也不像诗歌那样流传多歧而容易以讹传讹,所以《全唐文》的质量较之《全唐诗》要好得多。据黄永年、贾宪保《唐史史料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和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1年11月版)总结,《全唐文》具有以下一些优点:首先是搜采十分浩博。据清仁宗《御制全唐文序》、《全唐文。凡例》、法式善《校全唐文记》(《存素堂续集》卷二),编修官们曾从《四库全书》中的别...
《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清嘉庆十二年(1807),清仁宗以内府所藏抄本《全唐文》一百六十册体例未协,选择不精,遂命儒臣重加厘定,由大学士董诰任总裁。董氏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有主编巨书的经验,故非徒以位高而领衔,具体规划皆有裁定。全书凡六易寒暑,至嘉庆十九年(1814)成书,共计1000卷。和《全唐诗》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编撰力量。先后参与其事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词章之士法式善、周之琦、秦恩复辈,又有渊博学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这一人员组合,对本书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加上时当乾嘉朴学鼎盛之时,编者又可以充分利用内府图书,文章本身也不像诗歌那样流传多歧而容易以讹传讹,所以《全唐文》的质量较之《全唐诗》要好得多。据黄永年、贾宪保《唐史史料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和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1年11月版)总结,《全唐文》具有以下一些优点:首先是搜采十分浩博。据清仁宗《御制全唐文序》、《全唐文。凡例》、法式善《校全唐文记》(《存素堂续集》卷二),编修官们曾从《四库全书》中的别...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敦煌石室藏書的發現,震動了國際學術界。其中最重要而絕傳已久的變文,尤為近代學人所注目。關於變文的名稱、體製、流變、範圍,孫楷第、向達、王重民、周紹良等著名學者考證綦詳,發揮甚備,在此不擬多加討論。關於彙集變文材料,以供學人研究與參考者,前有周紹良編的敦煌變文彙錄,後有王重民等所合編的敦煌變文集。王編根據一百八十七個寫本,過錄之後,經過互校,編成七十八種。每一種,篇中有旁注,篇末有校記。就資料供應,披閱便利方面看來,已被國際學者公認是所有變文輯本中最豐富的一部。王重民先生自己也稱:「這可以說是最後最大的一次整理。」因此,自西元一九五七年出版以來,海內外研究變文的學人,無不憑藉此書為立說的根據。無疑的,「敦煌變文集」在國際學術界中已建立了崇高卓越的地位。 我在民國六十五年秋季,旅遊歐洲,賡續五六個暑假,曾將巴黎倫敦所藏的敦煌變文卷子,一卷一卷的和敦煌變文集校對,發現王重民等抄錄的錯誤非常的多。舉幾樁重大的來說: (一)標題的錯誤。敦煌變文集卷四載祇園因由記一篇。王慶菽校記云:「本卷有兩本,今以編號伯二三四四卷為原卷,校以伯三七八四卷,今稱為甲卷。標題原卷原缺,據甲卷尾題補。」我仔細觀察伯三七八四卷的尾題,是朱筆寫的「已上祇園●記」六字。「●」是圖的俗字,王氏誤認作「因由」二字。我們知道,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現存祇園記圖還不少。這篇祇園圖記可能是根據祇園圖而寫的記文。為了這個用朱筆寫的標題,顏色非常黯淡,我還商請法國圖書館東方部隋麗玫主任,特別把原卷拿到顯微室紅外線影視機下透視,確實是「祇園●記」,而不是「祇園因由記」。 (二)章句的錯誤。敦煌變文集卷七載左街僧錄大師壓座文,全文只存二十六句,是組合三首律詩和第四首律詩開頭兩句的殘卷。本來文意可通,被王慶菽誤改誤抄,以致不堪卒讀。現在把原卷和王集的文字抄錄於後,作一比較。原卷沒有標點,是我後加的。 三界眾生多愛痴,致令煩惱鎮相隨。 改頭換面無休日,死去生來沒了期。 饒俊須遭更姓字,任奸終被變形儀。 直教心裏分明著,合眼前程總不知。 假饒不被改形儀,得個人身多少時,十月處胎添相貌,三年乳哺作嬰兒。 寧無命向臍風謝,也有恩從撮口離,子細思量爭不怕,纔生便有死相隨。 設使身成童子兒,年登七八歲髻雙垂。 父憐編草竹為馬,母惜胭
《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清嘉庆十二年(1807),清仁宗以内府所藏抄本《全唐文》一百六十册体例未协,选择不精,遂命儒臣重加厘定,由大学士董诰任总裁。董氏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有主编巨书的经验,故非徒以位高而领衔,具体规划皆有裁定。全书凡六易寒暑,至嘉庆十九年(1814)成书,共计1000卷。和《全唐诗》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编撰力量。先后参与其事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词章之士法式善、周之琦、秦恩复辈,又有渊博学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这一人员组合,对本书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加上时当乾嘉朴学鼎盛之时,编者又可以充分利用内府图书,文章本身也不像诗歌那样流传多歧而容易以讹传讹,所以《全唐文》的质量较之《全唐诗》要好得多。据黄永年、贾宪保《唐史史料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和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1年11月版)总结,《全唐文》具有以下一些优点:首先是搜采十分浩博。据清仁宗《御制全唐文序》、《全唐文。凡例》、法式善《校全唐文记》(《存素堂续集》卷二),编修官们曾从《四库全书》中的别...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1 柳開《塞上》 2 王禹偁《寒食》 3 王禹偁《村行》 4 王禹偁《春居雜興》二首 6 王禹偁《前賦……喜而作詩,聊以自賀》 7 寇準《春日登樓懷舊》 8 寇準《柳》 9 楊億《無題》 10 楊億《淚》 11 林逋《山園小梅》 12 林逋《山中寄招葉秀才》 13 林逋《孤山寺瑞上人房寫望》 14 穆修《燭》 15 晏殊《無題》 16 宋祁《落花》 17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18 梅堯臣《汝墳貧女》 19 梅堯臣《東溪》 20 梅堯臣《魯山山行》 21 歐陽修《戲答元珍》 22 歐陽修《新開棋軒呈元珍表臣》 23 歐陽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其二 24 歐陽修《啼鳥》 25 歐陽修《晚泊岳陽》 26 歐陽修《畫眉鳥》《生查子》 27 蘇舜欽《城南感懷呈永叔》 28 蘇舜欽《慶州敗》 29 蘇舜欽《暑中雜詠》 30 邵雍《觀棋長吟》 31 文同《送棋僧惟照》 32 曾鞏《詠柳》 33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35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36 王安石《元日》 37 王安石《棋》 38 王安石《登飛來峰》 39 王安石...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