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水記

世傳陸羽茶經其論水云 山水上 江水次 井水下 又云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瀑涌湍漱勿食 食久令人有頸疾 江水取去人遠者 井取汲多者 其説止於此 而未嘗品第天下之水味也 至張又新爲煎茶水記 始云 劉伯芻謂水之宜茶者 有七等 又載羽爲李季卿論水次第有二十種 今考二説 與


宣和北苑贡茶录

(宋)熊蕃 著   陆羽《茶经》、裴汶《茶述》,皆不及建品。说者但谓二子未尝至闽,而不知物之发也,固自有时。盖昔者山川幽深,灵芽未露。至于唐末,然后北苑出为之最。是时,伪蜀辞臣毛文锡作《茶谱》,亦第言建有紫笋,而蜡面乃产于福。五代之季,建属南唐,岁率诸县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蜡面。既又制有佳者,号日“京铤”。圣朝开宝末,下南唐,太平兴国初,特制龙凤模,遗使臣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又一种茶,丛生石崖,枝叶尤茂,至道初有诏造之,别号“石乳”。又一种号“的乳”。又一种号“白乳”。盖自龙凤与京、石、的、白四处继出,而蜡面降为下矣。盖凤龙等茶,皆太宗朝所制,至咸平初,晋公漕闽,始载之于《茶录》。庆历中,蔡君谟将漕,创造小权团以进,被旨仍岁贡之。自小团出,而龙凤遂为次矣。元丰间,有旨造密云龙,其品又加于小团之上。绍圣间,改为瑞云翔龙。至大观初,今上亲制《茶论》三十篇,以白茶者与常茶不同,“偶然生出,一非人力可致”,于是白茶遂为第一。既又制三色细芽,及试新[钅夸]、贡新[钅夸],自三色细芽出,而瑞云翔龙顾居下矣。   凡茶芽数品,最上日“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


東茶記

丁若镛(公元1762-1836年),号茶山,著名学者,对茶推崇备至。著有《东茶记》,乃韩国第一部茶书,惜已散逸。金正喜(公元1786-1856年)是与丁若镛同时而齐名的哲学家,亲得清朝考证学泰斗——翁方纲、阮元的指导。他的金石学和书法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禅宗和佛教有着渊博的知识,有咏茶诗多篇传世,如《留草衣禅师》诗:“眼前白吃赵州菜,手里牢拈焚志华。喝后耳门软个渐,春风何处不山家”草衣禅师(1786-1866年),曾在丁若镛门下学习,通过40年的茶生活,领悟了禅的玄妙和茶道的精神,著有《东茶颂》和《茶神传》,成为朝鲜茶道精神伟大的总结者,被尊为茶圣,丁若镛的《东茶记》和草衣禅师的《东茶颂》是朝鲜茶道复兴的成果。 ============================================================================== 布帛菽粟土地之所生 而自有常數者也 不在於官必在於民 少取則國用不足 多取則民生倒懸 金銀珠玉山澤之所産 而孕於厥初 有減而無增者也 觀於秦漢賞賜黃金 率以百千斤爲槪 至於宋明之際 白金以兩討 古今之貧富於斯見矣 ...


茶神傳

採茶 採茶之候貴及其時 太早則味


十六湯品

湯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濫湯,則與凡末同調矣。煎以老嫩言者凡三品,自第一至第三。注以緩急言者凡三品,自第四至第六。以器類標者共五品,自第七至第十一。以薪火論者共五品,自十二至十六。 第一, 得一湯 火績已儲,水性乃盡,如斗中米,如稱上魚,高低適平,無過不及爲度,蓋一而偏雜者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湯得一可建湯勛。 第二, 嬰湯 薪火方交,水釜才識,急取旋傾,若嬰兒之未孩,欲責以壯夫之事,難矣哉! 第三, 百壽湯,一名白發湯 人過百息墨水逾十沸,或以話阻,或以事廢,始取用之,湯已失性矣。敢問鬢蒼顔之大老,還可執弓抹矢以取中乎? 還可雄登闊步以邁遠乎? 第四, 中湯 亦見夫鼓琴者也,聲合中則妙;亦見磨墨者也,力合中則濃。聲有緩急則琴亡,力有緩急則墨喪,注湯有緩急則茶敗。欲湯之中,臂任其責。 第五, 斷脉湯 茶已就膏,宜以造化成其形。若手颤臂,惟恐其深,瓶嘴之端,若存若亡,湯不順通,故茶不匀粹。是猶人之百脉,氣血斷續,欲壽奚苟,惡斃宜逃。 第六,大壯湯 力士之把針,耕夫之握管,所以不能成功者,傷于粗也。且一甌之茗,多不二錢,若盏量合宜,下湯不過六分。萬...


東茶頌

丁若镛(公元1762-1836年),号茶山,著名学者,对茶推崇备至。著有《东茶记》,乃韩国第一部茶书,惜已散逸。金正喜(公元1786-1856年)是与丁若镛同时而齐名的哲学家,亲得清朝考证学泰斗——翁方纲、阮元的指导。他的金石学和书法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禅宗和佛教有着渊博的知识,有咏茶诗多篇传世,如《留草衣禅师》诗:“眼前白吃赵州菜,手里牢拈焚志华。喝后耳门软个渐,春风何处不山家”草衣禅师(1786-1866年),曾在丁若镛门下学习,通过40年的茶生活,领悟了禅的玄妙和茶道的精神,著有《东茶颂》和《茶神传》,成为朝鲜茶道精神伟大的总结者,被尊为茶圣,丁若镛的《东茶记》和草衣禅师的《东茶颂》是朝鲜茶道复兴的成果。 ============================================================================== 東茶頌承海道人命作 艸衣沙門意恂 (第1頌) 后皇嘉樹配橘德 受命不遷生南國 密葉鬪霰貫冬靑 素花濯霜發秋榮 姑射仙子粉肌潔 閻浮檀金芳心結 茶樹如瓜爐 葉如梔子 花如白薔薇 心黃如金 當秋開花 淸香隱然云 (第2頌) 沆瀣漱淸碧玉條 朝霞含潤翠禽舌


唐人咏茶诗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山仙人掌茶 并序 唐 李白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一作鸭)。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侄位置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迭,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末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末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注]此诗约作于天宝中。李白因在长安遭权贵谗毁,抱负不得施展,于天宝三载(744,按:是年正改年曰载)春“赐金还山”,离长安作第二次漫游。后在金陵与族侄僧人中孚相遇,蒙其赠诗与仙人掌茶,诗人以此诗为谢。在...


宣和北苑貢茶錄

陸羽「茶經」, 裴汶「茶述」,皆不第建品。説者但謂二子未嘗至閩,而不知物之發也,固自有時。蓋昔者山川尚閟,靈芽未露。至于唐末,然後北苑出爲之最。是時,僞蜀詞臣毛文錫作「茶譜」,亦第言建有紫笋,而腊面乃産于福。五代之季,建屬南唐。[南唐保大三年,俘王延政,而得其地] 歲率諸縣民,採茶北苑,初造研膏,繼造


北苑別錄

趙汝礪 1186年撰。 趙汝礪事慫無考。《宋史》宗室世系表漢王房下有漢東侯宗楷曾孫汝礪,又商王房下左領衛將軍士 曾孫也有汝礪,未知孰是。此書是汝礪在淳熙丙午(1186)做福建路轉運\司主管帳司的時候,?補熊蕃《宣和北節貢茶錄》而寫的。 四庫全書著錄,附在熊蕃貢茶錄後。刊本有K 明說郛本;L 茶書全集本;M 五朝小說本;N 清古今圖書集成本;O 讀畫齋叢書本;P民國叢書集成本。前四種同一系統;第六種依照第五種排印。 序跋除徐、汪繼壕二跋兼跋熊、趙二書外,有趙汝礪自序及後序。 茶書全集本題作熊克撰。說郛本,五朝小說本和圖書集成本題作宋無名氏撰,均是未看到汝礪後序,以致失考。 全書正文約二千八百多字,舊注約七百字,汪繼壕增注二千多字。述禦園地址,採制方法,貢品種類及其數量,以及茶園管理等。 ============================================================================== 建安之東三十里 有山日鳳凰 其下直北苑 帝聯諸焙 厥土赤壤 厥茶惟上上。太平興國中 初爲御焙 歲模龍鳳 以羞貢篚 蓋表珍異。慶歷中...


茶譜

朱权,明太祖朱元璋之第十七子,晚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宁王,卒于正统十三年(1448),谥献,故亦称宁献王。曾奉敕辑《通鉴博论》,撰有《家训》、《宁国仪范》、《汉唐秘史》、《史断》、《文谱》、《诗谱》等数十种著作。 《千顷堂书目》载有“宁献王权臞仙茶谱一卷”,不见其他书目。据万国鼎考,南京图书馆有清代杭大宗蓝格钞本《艺海汇函》,其中有茶谱一种,序题涵虚子臞仙书。《明史》卷117“传”曰:“宣德三年(1428),请乞近郭灌城乡土田,明年,又论宗室不应定品级。帝怒,颇有所诘,责权上书谢过。时年已老,有司多齮龁,以示威重。权日与文学士相往还,托志羽中举,自号臞仙”。 《茶谱》所署“臞仙”,故推论作于晚年,即在宣德四年(1429年)至正统十三年(1448年)间,万国鼎定其为约在1440年前后。 全书约2000字,除绪论外,下分十六则,即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其绪论中言:“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