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山

  王安石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狼山观海

  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酒泉子·长忆西山

  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 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 与天一样白漫漫。 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菩萨蛮·其一

  李之仪

五云深处蓬山杳。 寒轻雾重银蟾小。 枕上挹馀香。 春风归路长。 雁来书不到。 人静重门悄。 一阵落花风。 云山千万重。


颂古十六首·其六

  释明辩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华。 白云他自散,明月落谁家。


酒泉子(十之五)

  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 僧房四面向湖开。 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 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 空役梦魂飞。


踏莎行·秋入云山

  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 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 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生查子(其一)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高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洒泉子

  潘阆

长忆西山。 灵隐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几行游。 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阑看。 终是欠峰峦。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 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 翁之乐也。 得之心、寓之酒也。 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 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 太守醉也。 喧哗众宾欢也。 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 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瑞鹤仙

  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 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 翁之乐也。 得之心、寓之酒也。 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 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觥也。 太守醉也。 喧哗众宾欢也。 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 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咏华山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山中

  秘演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