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题花山寺壁

  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郑人逃暑

  李昉等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寇准读书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读书要三到

  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善射 一作:尧咨善射)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教材无此句)


文章

  陆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苏轼

上巳日作。 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郑淇水入城。 东武城南,新堤固、涟漪初溢。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 风雨外,无多日。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人铸鉴

  沈括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 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


如梦令·自净方能净彼

  苏轼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 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 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自缘 一作:只缘)


宝绘堂记

  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 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 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 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皆以儿戏害其国凶此身。 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 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 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日记。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玉楼春·客有游山者,忘携具,以词来索酒,用韵以答•时余以病不往

  辛弃疾

山行日日妨风雨。 风雨晴时君不去。 墙头尘满短辕车,门外人行芳草路。 南城东野应联句。 好记琅玕题字处。 也应竹里著行厨,已向瓮头防吏部。


古人铸鉴

  沈括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 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 沈括(宋)——《梦溪笔谈》


梅花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潇潇 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庆宫春/高阳台

  刘澜

春翦绿波,日明金渚,镜光尽浸寒碧。 喜溢双蛾,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 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敧侧。 英雄何在,满目青山,飞下孤白。 片帆谁上天门,我亦明朝,是天门客。 平生高兴,青莲一叶,从此飘然八极。 矶头绿树,见白马、书生破敌。 百年前事,欲问东风,酒醒长笛。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懽。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