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寺飞泉亭记

  袁枚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 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 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 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 ”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读书有所见作

  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为学一首示子侄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问说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钱若赓断鹅

  褚人获

明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 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 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 ”乡人不平,讼于官。 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 人莫不讶之。 食顷,使人问鹅供不?答曰:“未。 ”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 ”手指一鹅曰:“此乡人鹅。 ”众人怪之,守曰:“乡人鹅食草,粪色青;店鹅食谷粟,粪色黄。 ”店主服罪。


早过淇县

  查慎行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湖楼早起二首

  江湜

其一 面湖楼好纳朝光,夜梦分明起辄忘。 但记晓钟来两寺,一钟声短一声长。 其二 湖上朝来水气升,南高峰色自崚嶒。 小船看尔投西岸,载得三人两是僧。


过若松町有感

  苏曼殊

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 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


题张苍水集

  柳亚子

北望中原涕泪多,胡尘惨淡汉山河。 盲风晦雨凄其夜,起读先生正气歌。


狼三则

  蒲松龄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杀狼亦可用也。


春寒·漫脱春衣浣

  厉鹗

漫脱春衣浣酒红,江南二月最多风。 梨花雪后酴醾雪,人在重帘浅梦中。


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顾太清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 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 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 总然天上有神仙,怕也共、有情天老。


纪事·八首选一

  黄遵宪

众人耳目外,重以甘言诱; 浓绿茁芽茶,浅碧酿花酒。 斜纹黑普罗,杂俎红毡竓,琐屑到钗钏,取足供媚妇。 上谒士雕龙,下访市屠狗; 墨床与侏张,相见辄握手。 指此区区物,是某托转授; 怀上花名册,出请纪谁某。 “知君有姻族,知君有甥舅,赖君提挈力,吾党定举首。 ” 丁宁复丁宁:“幸勿杂然否。 ”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张惠言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秦淮杂诗·二十首选—

  王士禛

傅寿清歌沙嫩箫,红牙紫玉夜相邀。 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清平乐·咏雨

  王夫之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 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 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晓窗

  魏源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清平乐·咏雨

  王夫之

归禽响暝。 隔断南枝径。 不管垂杨珠泪迸。 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 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梦中作四绝句·之二

  龚自珍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赋忧患

  龚自珍

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 春深恒作伴,宵梦亦先驱。 不逐年华改,难同逝水徂。 多情谁似汝? 未忍托禳巫。


周公谨砚(四首选二)

  黄宗羲

弁阳片石出塘栖,馀墨犹然积水湄。 一半已书亡宋事,更留一半写今时。 剩水残山字句饶,剡源仁近共推敲。 砚中斑驳遗民泪,井底千年恨未销。


论诗五首·其二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