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闵 通:悯)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
先秦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 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 (追者之众 一作:追之者众)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学 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 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 子长先生之门,习 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先秦
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寻之。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先秦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