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皿虫化为疠,夷俗多所神。 衔猜每腊毒,谋富不为仁。 蔬果自远至,杯酒盈肆陈。 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 华洁事外饰,尤病中州人。 钱刀恐贾害,饥至益逡巡。 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 庶氏有嘉草,攻襘事久泯。 炎帝垂灵编,言此殊足珍。 崎驱乃有得,托以全余身。 纷敷碧树阴,眄睐心所亲。
共工赫怒,天维中摧。 鲲鲸喷荡,扬涛起雷。 鱼龙陷人,成此祸胎。 火焚昆山,玉石相磓。 仰希霖雨,洒宝炎煨。 箭发石开,戈挥日回。 邹衍恸哭,燕霜飒来。 微诚不感,犹絷夏台。 苍鹰搏攫,丹棘崔嵬。 豪圣凋枯,王风伤哀。 斯文未丧,东岳岂颓。 穆逃楚难,邹脱吴灾。 见机苦迟,二公所咍。 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星离一门,草掷二孩。 万愤结缉,忧从中催。 金瑟玉壶,尽为愁媒。 举酒太息,泣血盈杯。 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屈法申恩,弃瑕取材。 冶长非罪,尼父无猜。 覆盆傥举,应照寒灰。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屯云河车载玉女。 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 后天而老凋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白久在庐、霍,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嵒信频及,许为主人,欣然适会本意。 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兼书共游,因有此赠。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景憩霞阁。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淮南小寿山谨使东峰金衣双鹤,衔飞云锦书於维扬孟公足下曰:“仆包大块之气,生洪荒之间,连翼轸之分野,控荆衡之远势。 盘薄万古,邈然星河,凭天霓以结峰,倚斗极而横嶂。 颇能攒吸霞雨,隐居灵仙,产隋侯之明珠,蓄卞氏之光宝,罄宇宙之美,殚造化之奇。 方与昆仑抗行,阆风接境,何人间巫、庐、台、霍之足陈耶? 昨於山人李白处,见吾子移白,责仆以多奇,叱仆以特秀,而盛谈三山五岳之美,谓仆小山无名无德而称焉。 观乎斯言,何太谬之甚也?吾子岂不闻乎?无名为天地之始,有名为万物之母。 假令登封禋祀,曷足以大道讥耶?然皆损人费物,庖杀致祭,暴殄草木,镌刻金石,使载图典,亦未足为贵乎?且达人庄生,常有馀论,以为斥鷃不羡於鹏鸟,秋毫可并於太山。 由斯而谈,何小大之殊也? 又怪於诸山藏国宝,隐国贤,使吾君榜道烧山,披访不获,非通谈也。 夫皇王登极,瑞物昭至,蒲萄翡翠以纳贡,河图洛书以应符。 设天纲而掩贤,穷月竁以率职。 天不秘宝,地不藏珍,风威百蛮,春养万物。 王道无外,何英贤珍玉而能伏匿於岩穴耶?所谓榜道烧山,此则王者之德未广矣。 昔太公大贤,傅说明德,栖渭川之水,藏虞虢之岩,卒能形诸兆朕,感乎梦想。 此则天道闇合,岂劳乎搜访哉?果投竿诣麾,舍筑作相,佐周文,赞武丁,总而论之,山亦何罪?乃知岩穴为养贤之域,林泉非秘宝之区,则仆之诸山,亦何负於国家矣? 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已,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 乃蚪蟠龟息,遁乎此山。 仆尝弄之以绿绮,卧之以碧云,漱之以琼液。 饵之以金砂,既而童颜益春,真气愈茂,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 俄而李公仰天长吁,谓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 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 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 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後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即仆林下之所隐容,岂不大哉?必能资其聪明,辅其正气,借之以物色,发之以文章,虽烟花中贫,没齿无恨。 其有山精木魅,雄虺猛兽,以驱之四荒,磔裂原野,使影迹绝灭,不干户庭。 亦遣清风扫门,明月侍坐。 此乃养贤之心,实亦勤矣。 孟子孟子,无见深责耶!明年青春,求我於此岩也。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 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 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 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粻,牛繫轭下,引帆上樯。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挈俦,去故就新,驾尘彍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欻嚘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是从,不变于初。 门神户灵,我叱我呵,包羞诡随,志不在他。 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 太学四年,朝齑暮盐,唯我保汝,人皆汝嫌。 自初及终,未始背汝,心无异谋,口绝行语,於何听闻,云我当去?是必夫子信谗,有间于予也。 我鬼非人,安用车船,鼻齅臭香,糗粻可捐。 单独一身,谁为朋俦,子苟备知,可数已不?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 主人应之曰:“予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 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 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於时,乃与天通。 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 天下知子,谁过于予。 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 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 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下至家人,幸皆无恙。 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 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 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 湓鱼颇肥,江酒极美。 其余食物,多类北地。 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 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