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角落。一个人朝着屋角创造性落泪,屋里的人都不高兴。形容在公共聚会中因一个人的不悦影响了整个气氛。
隅:角落。一个人朝着屋角创造性落泪,屋里的人都不高兴。形容在公共聚会中因一个人的不悦影响了整个气氛。
;一物失所,纳隍增虑。 《旧唐书?严挺之传》
《汉书?刑法志》:“古人有言:满堂而饮酒,有一人乡隅而悲泣,则一堂皆为之不乐。”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对着,朝着,与“背”相对:~背(bèi )。~北。 目标,意志所趋:志~。方~。 偏袒,袒护:偏~。 近,临:~晚。秋天漠漠~昏黑。 从前:~日。~者。 从开始到现在:~例。一~。 姓。
角落:城~。墙~。屋~。~隙(屋角的洞穴)。向~而泣。 〔~中〕将近中午的时候。 靠边的地方:海~。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姓。
正房,高大的房子:~屋。~客。~倌。礼~。澡~。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房。~兄弟。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公~。过~。 量词:上了一~课。一~家具。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笑:这事太可~了。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姓。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人』《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亮切,音蠁。 《說文》北出牖也。从宀从口。 《註》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 《玉篇》窻也。 《詩·豳風》塞向墐戸。 《傳》北出牖也。 《疏》士虞禮註云:嚮、牖一名也。北爲寒之備,不塞南窻,故云北出牖也。 《廣韻》嚮與向通用。 《集韻》亦作𤖽。 《正韻》亦作鄕。 《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又《廣韻》對也。 《戰國策》西向事秦。 《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又或作嚮。 《易·說卦》嚮明而治。 亦作鄕。 《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又《集韻》趣也。 又《韻會》救也。 又昔也。 《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 亦通作鄕。 《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亮切,音餉。 《廣韻》姓也。 《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 《釋文》向,舒亮反。 又《玉篇》地名。 《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 《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 《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 《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 《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 《註》在𩒛川長社縣東北。 《後漢·郡國志》𩒛川郡有向鄕。 又《集韻》國名。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 《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 《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 《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 《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 又《集韻》《正韻》𠀤許兩切,音嚮。 《集韻》人字。 《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 《註》叔肸,叔向也。 《釋文》向,許文反。 《前漢·𠛬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又《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廣韻》《集韻》𠀤許亮切,音䦳。 《集韻》面也,對也。 《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 《傳》火炎不可嚮近。 又《洛誥》伻嚮卽有僚。 《傳》當使臣下各嚮就有官。 《易·隨卦》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又《書·洪範》嚮用五福。 《傳》言天所以嚮勸人用五福。 又《前漢·丙吉傳》嚮使丞相不先聞馭吏言,何見勞勉之有。 又《廣韻》《集韻》𠀤許兩切,音響。 《廣韻》爾雅,兩階閒謂之嚮。○按今《爾雅·釋宮》作鄉。 又《書·洪範嚮用五福釋文》嚮,許亮反,又許兩反,二音皆可讀。 又《史記·游俠傳》何知仁義,已嚮其利者爲有德。 《註》索隱曰:嚮者,享受也。 又與響同。 《易·系辭》其受命也如嚮。 《莊子·養生主》砉然嚮然。 《前漢·賈山傳》天下嚮應。 又與饗同。 《前漢·宣帝紀》上帝嘉嚮。 《註》師古曰:嚮,讀曰饗。 《集韻》本作鄉。
『隅』《廣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𠀤音虞。 《說文》陬也。 《玉篇》角也。 《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 《詩·邶風》俟我於城隅。 《禮·曲禮》摳衣趨隅。 《註》趨隅,升席也。 又《檀弓》童子隅坐而執燭。 《註》隅坐,不與成人並。 《論語》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又《玉篇》廉也。 《詩·大雅》抑抑威儀,維德之隅。 《禮·儒行》砥厲廉隅。 又海隅,十藪之一。 《爾雅·釋地》齊有海隅。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註》宮隅,城隅,謂角浮思也。 又山名。 《魯語》汪芒氏之君也,守封隅之山者也。 《註》封山,隅山,在今吳郡永安縣。 《說文》作嵎。 又叶語口切,音偶。 《詩·唐風》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芻叶側九反,逅叶很口反。 又叶呼侯反,音齁。 《揚雄·反離騷》有周氏之嬋嫣兮,或鼻祖於汾隅。靈宗初諜伯僑兮,流於末之陽侯。 《篇海》同𨺷。
『堂』《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郞切,音唐。 《說文》殿也。正寢曰堂。 《釋名》高顯貌。 《演義》當也,謂當正向陽之宇也。 《詩·豳風》躋彼公堂。 又明堂,王者朝諸侯之宮。 《禮·明堂位》明堂也者,明諸侯之尊𤰞也。 《前漢·郊祀志》武帝元封元年,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 又堂室。 《爾雅·釋宮》古者有堂,自半巳前虛之,謂之堂,半巳後實之,謂之室。 又官署。 《漢官儀》黃門有畫堂之署,中書省玉堂。 《揚雄·解嘲》歷金門,上玉堂。今翰林院亦曰玉堂。 《唐書·百官志》初三省議事于門下之政事堂,其後裴炎遷于中書省。 又戸部有考堂,天下歲會計處。 又《吳郡國志》郡太守堂,乃春申君子假君之故宅。數失火,以雌黃塗之乃止,故郡治曰黃堂。 《呂氏春秋》宓子賤鳴琴而單父治,故縣治曰琴堂。 又堂堂,盛也,正也。 《論語》堂堂乎張也。 《淮南子·兵略訓》堂堂之陣 又衆笑曰哄堂。 《因話錄》御史有臺院、殿院、察院,一人知雜事,名雜端。公堂會食皆絕笑,左右不可忍,雜端笑而三堂皆笑,遂謂哄堂。 又佛堂曰鴈堂。 《釋氏要覽》毗舍離爲佛作堂,形如鴈字,因名。 文巫祭。 《周禮·春官》男巫冬堂,贈無方無算。 《註》冬歲之窮,設祭于堂,贈送萬鬼也。 又地名。 《詩·鄘風》望楚與堂。 《註》楚,楚丘。堂,丘之旁邑。 又山之寬平處曰堂。 《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 又姓。 《韓詩外傳》堂衣若扣孔子之門。 又複姓。漢儒高堂生,唐貞觀詔從祀。 又叶徒紅切,音同。 《屈原·九歌》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珠宮。
『不』《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