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一毫


   形容极少的数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 lí yī háo
成语注音 一 ㄌ一ˊ 一 ㄏㄠˊ
成语简拼 ylyh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一釐一毫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极少的数量。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朱熹《奏巡历婺衢救荒事件状》:“常山、开化系灾伤极重去处,而常山所放仅及一分六厘有奇;而开化又止一厘一毫而已。”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小数名,百分之一:~米。 单位名(a.长度单位,中国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单位,中国一市两的千分之一;c.地积单位,中国一市亩的百分之一;d.利率单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计,月利一厘按千分之一计)。 治理,整理:~正(订正)。~革(调整改革)。 古同“嫠”,寡妇。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fà)。~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 指毛笔:挥~。~素。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一』

《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厘』

《篇海》直連切,音纏。市鄽也。俗作釐省,非。 《廣韻》《集韻》里之切《韻會》陵之切,𠀤音離。 《廣韻》理也。 《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 《疏》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 《揚雄·劇秦美新》荷天衢,提地釐。 《註》釐,理也。荷天道,提地理,言則而效之。  又《說文》家福也。 《揚雄·甘泉賦》逆釐三神。 《註》釐,福也。  又治也。 《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 《傳》釐,治也。  又數名。與𨤲、氂𠀤同。 《前漢·東方朔傳》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淮南子·主術訓》是故審毫釐之計者,必遺天下之大數。  又《揚子·方言》𨻰楚之閒,凡人獸乳而雙產,謂之釐孳。  又《博雅》耦也。  又《揚子·方言》釐㙁,貪也。  又賜也,予也。 《詩·大雅》其僕維何,釐爾女士。 《傳》釐,予也。 《又》釐爾圭瓚。 《傳》釐,賜也。  又山名。 《山海經》釐山。 《註》按《名勝志》釐山在嵩縣西。  又草名。 《爾雅·釋草》釐,蔓華。本作釐。俗从牙作𨤲。  又陟釐,紙名。 《正字通》海藻本名陟釐。南越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紙。  又姓。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國,釐姓。 《註》按《國名記》帝鴻之後也。 《氏族志》南北朝有釐豔。  又人名。 《山海經》大皥生咸鳥,咸鳥生乗釐。 《註》乗釐,是司水土。 《又》重隂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  又與嫠同。 《韓詩外傳》鄰之釐婦。 《後漢·西羌傳》納其釐嫂。  又《集韻》《正韻》𠀤虛其切,音僖。福也。 《前漢·文帝紀》祠官祝釐。 《註》如淳曰:福也。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  又《倉頡篇》祭餘肉也。 《前漢·賈誼傳》上方受釐宣室。 《註》徐廣曰:祭祀福胙也。應劭曰:祭餘肉也。  又與僖同。 《史記·魯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爲釐公。 《史記·匈奴傳》齊釐公與戰於齊郊。 《註》釐音僖。  又《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爲釐姓。 《註》釐音僖。  又《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地名。邰或作釐,后稷所封也。  又同䅘。 《前漢·劉向傳》貽我釐麰。 《註》師古曰:釐,力之反,又音來。  又《字彙補》同萊。 《戰國策》齊伐釐、莒。  又《集韻》落蓋切,音賚。賜也。 《詩·大雅》釐爾圭瓚。沈重讀。  又《韻補》叶力至切,音利。 《曹植頌》祇肅郊廟,明德敬忌。陽精積善,鍾天之釐。

『一』

《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刀切,音豪。長銳毛也。 《老子·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前漢·鮑宣傳》有益毫毛。  又言物細曰秋毫,言毫至秋極纖細也。 《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莊子·知北遊》秋毫爲小,待之成體。 《前漢·高帝紀》沛公入關,秋毫無犯。  又《謝察微·算經》十絲曰毫,十毫曰釐。 《禮·經解》差若毫釐,謬以千里。 《晉書·虞預傳》毫釐之失。  又筆謂之毫。 《陸機·文賦》或含毫而邈然。 《唐書·劉知幾傳》每記事載言,則閣筆相視,含毫不斷。  又蘸筆曰濡毫,落筆曰揮毫。  又姓。漢毫康,封安陽侯。  又修毫,狗名。 《西京雜記》李亨好馳駿狗,有修毫、釐睫、白望、靑曹之名。 《說文》作豪。籀文作毫。 《正字通》毫、豪雖通,然《山海經》豪豬可借毫,孟子《豪傑》之士,《淮南子》智過百人謂之豪,當用豪,俗溷爲一,非。  又《姓譜》毫、豪分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