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荷:扛;戟:古兵器。一个人把着关口,一千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 fū hè jǐ,qiān rén mò dāng
成语注音 一 ㄈㄨ ㄏㄜˋ ㄐ一ˇ,ㄑ一ㄢ ㄖㄣˊ ㄇㄛˋ ㄉㄤ
成语简拼 yfhjqrmd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一夫荷戟,千人莫當
成语结构  复句式
成语字数  8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荷:扛;戟:古兵器。一个人把着关口,一千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书·羊祜传》:“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数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农~。万~不当之勇。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役。拉~。 〔~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妇。

文言发语词:~天地者。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猫至。

〔~包〕a.佩戴的小囊;b.食品名。 〔~尔蒙〕“激素”的旧称。 即“莲”。

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钩~。~指。铁~。青铜~。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克(即一公斤)。~米(即一公里)。 喻极多:~里马。~言万语。~钧一发。~虑一失。~锤百炼(❶喻多次斗争考验;❷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 见“秋”字“秋千”。 姓。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不要:~哭。 没有,无:~大。~非。~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不,不能:~如。~逆。~须有。~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能助。 古同“漠”,广大。 姓。

古同“暮”。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一』

《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夫』

《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𠀤音膚。男子通稱。 《禮·郊特牲》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 《詩註》夫有傳相之德,而可倚仗,謂之丈夫。  又男女旣配曰夫婦。 《易·家人》夫夫婦婦。  又先生長者曰夫子,妻稱夫亦曰夫子。  又《禮·曲禮》天子有后,有夫人。  又妾曰如夫人。 《左傳·昭十七年》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  又官名。 《禮·王制·大夫註》大夫者,扶進人者也。  又《周禮·地官》十夫有溝,百夫有洫,千夫有澮,萬夫有川。  又十六以上不成丁,曰餘夫。  又販夫。 《周禮·地官》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爲主。 《白樂天詩》樓暗攢倡婦,堤喧嗾販夫。  又執御行役曰僕夫。 《詩·小雅》召彼僕夫,謂之載矣。  又以我稱人曰夫夫。 《禮·檀弓》曾子指子游示人曰:夫夫也,爲習于禮者。  又人名。黔夫,齊威王疆場四臣之一。  又國名。丈夫國,在維鳥北,見《山海經》。  又邑名。柴夫,屬燕地,見《齊語》。  又山名。夫夫山,在風伯山之東,見《山海經》。○按《續通考》引此作大夫。  又武夫,石之次玉者。 《前漢·董仲舒傳》五霸比于三王,猶武夫之于美玉。別作玞砆。  又數名。 《前漢·食貨志》六尺爲步,步百爲畮,畮百爲夫。  又姓。  又息夫,複姓。  又《廣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𠀤音扶。語端辭。 《論語》夫仁者。  又語已辭。 《論語》如斯夫。  又有所指之辭。 《論語》夫二三子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柱夫搖車。 《註》蔓生,細葉紫花,可食,俗呼爲翹搖車。  又叶縛謀切,音浮。 《𨻰琳詩》仲尼以聖德,行聘徧周流。遭斥戹𨻰蔡,歸之命也夫。

『荷』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𠀤音何。 《爾雅·釋草》荷,芙渠。 《註》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 《詩·鄭風》隰有荷華。 《傳》荷華,扶渠也。  又《陳風》有蒲與荷。 《箋》芙渠之莖也。 《埤雅》荷,總名也,華葉等名具衆義,故以不知爲問,謂之荷也。  又《本草》薄荷,莖、葉似荏而長。  又地名。 《吳志·裴松之傳》吳圍成陽都尉張喬于揚荷橋。  又《集韻》居何切,音歌。水名,與菏同。註詳菏字。  又《廣韻》胡可切。 《左傳·昭七年》其子弗克負荷。 《註》荷,擔也。 《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疏》荷,擔揭也。 《晉書·輿服志》八座尚書荷紫,以生紫爲袷囊,綴之服外。  又通何。 《詩·小雅》何蓑何笠。 《傳》揭也。 《釋文》河可反。  又《國語補音》負荷之荷亦音河。 《嵆康詩》昔蒙父兄祚,少得離負荷。因疏遂成嬾,寢跡此山阿。 《潘岳·詩》位同單父邑,愧無子賤歌,豈能陋微官,但恐沗所荷。  又通苛。 《前漢·酈食其傳》握齱好荷禮。 《師古註》荷與苛同,苛細也。  又怨怒聲。 《通鑑》梁武帝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

『戟』

《廣韻》几據切《集韻》訖逆切,𠀤音㻷。有枝兵也。 《增韻》雙枝爲戟,單枝爲戈。 《釋名》戟,格也,傍有枝格也。 《典略》周有雍狐之戟。 《周禮·冬官考工記》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 《註》戟,今三鋒戟也。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長七寸半。  又地名。 《戰國策》秦舉安邑,而塞女戟。 《註》女戟在太行西。  又與棘通。 《周禮·天官·掌舍棘門註》以戟爲門。 《左傳·隱十一年》子都拔棘以逐之。 《註》棘戟也。 《禮·明堂位》越棘大弓。 《註》棘戟同。  又《韻補》叶訖約切,音腳。 《詩·秦風》脩我矛戟,與子偕作。 《揚子·太玄經》比札爲甲,冠矜爲戟。被甲荷戟,以威不恪。 《說文》作𢧢。

『千』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𠀤音阡。 《說文》十百也。  又《廣韻》漢複姓。  又《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 《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𤰞體,慕姬旦之懿仁。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莫』

《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𠀤音寞。 《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 《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又定也。 《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又謀也。 《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又《博雅》强也。 《論語》文莫吾猶人也。 《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 《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 《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 《註》莫,勉之也。  又削也。 《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又《博雅》莫莫,茂也。 《詩·周南》維葉莫莫。 《註》莫莫,茂密之貌。  又《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 《註》莫,大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又《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又與瘼通。 《詩·小雅》莫此下民。  又與幕通。 《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又《說文》莫故切。同暮。 《易·夬卦》莫夜有戎。  又菜也。 《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註》音暮。 《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又通膜。 《禮·內則》去其皽。 《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又《韻會》莫白切,音陌。靜也。 《詩·小雅》君婦莫莫。 《註》言淸靜而敬至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又《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 《直音》作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