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差错。一个念头的差错。
宋 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惦记,常常想:惦~。怀~。~头(思想、想法)。悼~。~旧。~物。 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意~。杂~。信~。 说,读,诵读:~白(戏剧道白)。~叨。~经。~书。 “廿”的大写。 姓。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错误:话说~了。 不相当,不相合:~不多。 缺欠:还~十元钱。 不好,不够标准:~等。成绩~。
不同,不同之点:~别。~距。~额。~价。 大致还可以:~可。 错误:~错。偏~。~池。 数学上指减法运算中的得数:~数。四减二的~是二。
派遣去做事:~遣。 旧时称被派遣的人:~人。解~。 被派遣去做的事:~事。公~。出~。
〔参(cēn)~〕见“参”。
《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念』《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𠀤音𦁇。 《爾雅·釋詁》思也。 《疏》常思也。 《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 《書·大禹謨》念兹在兹。 又《小爾雅》無念,念也。 《詩·大雅》無念爾祖。 又姓。西魏太守念賢。 又《轉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 《書·洪範》汝則念之。叶下咎受。 《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从今。 《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差』《唐韻》《集韻》《韻會》初牙切《正韻》初加切,𠀤音杈。 《說文》貳也,不相値也。 《徐鍇曰》左于事,是不當値也。 《廣韻》舛也。 《韻會》差錯之義。 《書•呂𠛬》察辭于差。 《前漢•東方朔傳》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又《爾雅•釋詁》擇也。 《釋文》差音㐅。 《詩•小雅》旣差我馬。 又《廣韻》楚宜切《集韻》《韻會》叉宜切《正韻》叉茲切,𠀤音縒。 《廣韻》次也,不齊等也。 《后漢荀爽傳》天子娶十二,諸侯以下各有等差。 又《玉篇》參差,不齊也。 《韻會》參差,亂絲貌。參相參爲參,兩相參爲差。 《詩•周南》參差荇菜。 《風俗通》舜作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其形參差,象鳳翼。 又《韻會》參差,洞簫也。 《楚辭•九歌》吹參差兮誰思。 又《韻會》差池,燕飛也。 《詩•邶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又《唐韻》楚佳切。 《集韻》《韻會》《正韻》初佳切,𠀤音釵。 《韻會》差使也。 《唐宣宗詔》凡役事委令輪差。 又擇也。 《廣韻》𥳑也。 《詩•𨻰風》穀旦于差。 《釋文》差,鄭初佳反。王音嗟。徐七何反。 又《廣韻》差殊,亦不齊。 《禮•王制》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爲差。 《釋文》差,初佳反。徐,初宜反。 又僭差。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同邦國。 《註》同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釋文》差,初佳反。 又《韻會》夫差,吳王名。 又差分,算法。 《周禮•地官•九數註》有差分,今有重差。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倉何切,音磋。 《集韻》淅也。 《禮•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 《註》差,淅也。淅飯米取其潘爲沐也。 又《韻補》差,過也。 《屈原•離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又《韻會》景差,楚人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楚懈切,釵去聲。 《廣韻》病除也。 《集韻》瘉也。 《魏志•張遼傳》疾小差。 又《韻會》差,較也。 《左傳•宣十二年註》拔旗投衡使不帆,風差輕。 《釋文》差,初賣反。 又《集韻》楚嫁切,杈去聲。差異也。 《韓愈•瀧吏詩》颶風有時作,掀簸眞差事。 又與磋通。 《韻會》磋或作差。 又《集韻》古與嗟通。註詳口部十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咨邪切,音罝。 《玉篇》嗟歎也。 《廣韻》咨也。 《集韻》一曰痛惜也。 《爾雅·釋詁》嗟,𨲠也。 《釋名》嗟,佐也。言不足以盡意,故發此聲以自佐也。 《書·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 《詩·周南》嗟我懷人。 又《齊風》猗嗟昌兮。 《疏》猗是心內不平,嗟是口之喑咀,皆傷歎之聲。 《禮·檀弓》嗟來食。 《廣韻》同𧨁。 《集韻》本作𧪰,亦書作𧪘。 又《集韻》遭哥切,音䦈。 《易·離卦》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 《音義》王肅讀遭哥切《阮籍·詠懷詩》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 又《韻會補》子夜切,音借。同唶。 《三蒼詁》咄嗟,易度也。猶言呼吸之閒。字本作唶。古有咄唶歌。世說石崇作豆粥,咄嗟而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