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非常黑暗。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冯德英《苦菜花》第11章:“雨还在滴答滴答地下着,屋里屋外一片漆黑,看不见一点亮光。”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平而薄的物体:卡~。名~。 切削成薄的形状:~肉片。 少,零星:~段(整体当中的一段)。~刻。~面。~甲不存。 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分~儿开会。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 量词,指面积、范围、景象、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两~药。一~新气象。
义同(一),用于“相片儿”、“电影片儿”等。
落叶乔木,树皮内富含树脂,与空气接触后呈褐色,即“生漆”,可制涂料,液汁干后可入药。 用漆树皮的黏汁或其他树脂做成的涂料:油~。~片。~器;~雕;磨~画(均为工艺品)。~包线。 用漆涂:把门窗~一下。 黑:~黑一团(a.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b.形容一无所知。均亦作“一团漆黑”)。 姓。
像墨和煤那样的颜色,与“白”相对:~白。 暗,光线不足:~暗。~夜。 隐蔽的,非法的:~枪。~市。~社会。 恶毒:~心。 姓。
《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匹見切,偏去聲。 《說文》判木也。从半木。 《廣韻》析木也。 《玉篇》半也,判也,開坼也。 《論語》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註》孔曰:片,猶偏也。聽獄必須兩辭,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折獄者,惟子路可。 《朱註》片言,半言也。 又《增韻》瓣也。 又茶亦以片計。 《白居易詩》綠芽十片火前春。 《蘇軾詩》建茶三十片。 又《集韻》《類篇》𠀤普半切,音泮。 《集韻》本作牉。 《莊子·則陽篇》雌雄片合。詳牉字註。
『漆』《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𠀤音七。水名。 《說文》水出右扶風杜陵岐山。 《書·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于澧,又東會于涇,又東過漆沮。 《山海經》羭次之山,漆水出焉。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右扶風。 又古邑名。 《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 又海名。 《張說·梁四公記》黑谷之北有漆海。 又木名。 《詩·鄘風》椅桐梓漆。 又木汁可髤物。 《書·禹貢》厥貢漆絲。 又物之黑者曰漆。 《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 《註》漆車,黑車也。 又《集韻》七結切《韻會》《正韻》千結切,𠀤音切。祭禮之容。 《禮·祭義》濟濟漆漆。 《註》漆漆者,專致之容。 又《集韻》七四切,音次。與髤䰍𥿴同。以漆塗器也。 本作桼,亦作柒。
『黑』《唐韻》呼北切《集韻》《韻會》《正韻》迄得切,𠀤音潶。 《說文》火所熏之色也。韓康伯曰:北方隂色。 《釋名》黑,晦也。如晦冥時色也。 《易·說卦》坤其於地也爲黑。 《書·禹貢》兗州,厥土黑墳。 《禮·檀弓》夏后氏尚黑。 又水名。 《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又《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滇池縣有黑水祠。 又黑齒,國名。 《楚辭·招魂》雕題黑齒。 又地名。 《左傳·宣六年》公會晉侯宋公于黑壤。 又黑子,今所謂黶子也。 《前漢·高帝紀》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又《賈誼傳》淮陽之比大諸侯厪如黑子之著面。 又《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註》黍曰黑。 又《詩·小雅》以其騂黑。 《傳》黑,羊豕也。 又姓。周有黑肱,黑胎。 又叶鬩各切,音壑。 《史記·龜筴傳》天出五色,以辨白黑。地生五穀,以知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