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新唐书·韦表微传》:“吾年五十,拭境剪白,冒游少年间,取一班一级,不见其味也。”
《旧唐书 武帝纪》:“寒士纵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级,固不能熟习也。”《新唐书 韦表微传》:“爵禄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镜剪白,冒游少年间,取一班一级,不见其味也。”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按部就~。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组。~级。~长。~主任。领~。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下~。值~。~房。 定时开行(xíng)的:~车。~机。~期。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飞机走”)。 调回或调动(军队):~师。~兵。 古同“斑”,杂色。 姓。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层次:石~。拾~而上。 等次:~别。~差(chā)。 学校里学生所在学年的分段:年~。~任。 古代指战时或用刑斩下的人头:首~。 量词,用于台阶、楼梯:从一楼到三楼有四十多~台阶。
《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班』《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𠀤音頒。 《書·堯典》班瑞于羣后。 又《爾雅·釋言》班,賦也。 《註》謂布與。 《書·洪範》武王旣勝殷,邦諸侯班宗彝。 《傳》賦宗廟彝器酒罇賜諸侯。 《左傳·襄二十六年》班荆相與食。 《註》班,布也。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 又《博雅》班,秩序也。 《左傳·文六年》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 《註》班,位也。 又《集韻》次也。 《左傳·桓六年》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爲其班。 《註》班,次也。 又《集韻》別也。 《左傳·襄十八年》有班馬之聲。 《註》班,別也。夜遁馬不相見,故作離別聲也。 又徧也。 《晉語》車班外內,順以訓之。 《註》班,徧也。 又《揚子·方言》班,徹列也。北燕曰班,東齊曰徹。 《易·屯卦》乗馬班如。 《疏》六四應初,故乗馬也。慮二妨已路,故初時班如旋也。 《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又雜色也。 《禮·王制》班白者不提挈。 《註》雜色曰班。 又班班,車聲。 《後漢·五行志》車班班入河閒。 又姓。 《風俗通》楚令尹鬪班之後。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班氏。 《註》屬代郡。 又班茅,蟲名。 《古今注》藥種有五物,五曰班茅,戎鹽解之。 又《集韻》或作辨。 《前漢·王莽傳》辨社諸侯。 又《韻會》通作般。 《左傳·成十三年》鄭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宮。 《釋文》班,本亦作般。 《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 《註》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驅也。般,讀與班同,布也。裔裔,飛流之貌。 又《韻補》叶𤰞連切,音鞭。 《何晏·景福殿賦》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淸風萃而成響,朝日曜而增鮮。 《廣韻》俗作𤦦。 《正韻》亦作頒朌。
『一』《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