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一瓣: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唐·韩偓《仙山》诗:“一炷心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宋·陈师道《观兗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组成花冠的各片:花~。 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球茎可以分开的片状物:豆~儿。蒜~儿。 物体破裂分成的部分。 量词。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味。~醇。芳~。清~。 舒服:睡得~。 味道好:这鱼做得真~。 受欢迎:这种货物在农村~得很。 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麝~。灵猫~。龙涎~。檀~。沉~。 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闺。~艳。 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火。烧~拜佛。~炉。~烛。 姓。
《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瓣』《唐韻》蒲莧切《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𠀤音辦。 《說文》瓜中實。 《徐曰》瓜也。一名瓠犀也。 《廣韻》瓜瓠瓣也。 《增韻》瓜之觚𤗷也。 《爾雅·釋草》瓠棲瓣。 《註》瓠中瓣也。 《疏》瓣,瓠中瓣也。一名瓠棲,人之齒美者似之。 《謝惠連·祭古冢文》及梅李核瓜瓣。 又果瓣。 《仙傳拾遺》羅公遠取柑嗅之,後明皇取食,千餘枚皆缺一瓣。 又《集韻》《韻會》薄閑切《正韻》蒲閑切,𠀤辦平聲。 又《集韻》匹見切,音片。義𠀤同。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香』《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𠀤音鄕。 《玉篇》芳也。 《正韻》氣芬芳。 《書·君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詩·周頌》有飶其香。 《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 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 《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 又獸亦有香。 《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 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 又有小麝,其香更奇。 又風香。 《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 又含香。 《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事。 又酒香。 《王績詩》稍覺池亭好,偏宜酒甕香。 《杜甫詩》浩蕩風塵外,誰知酒熟香。 又花名。 《廬山記》一比丘晝寢盤石上,夢中聞花香酷烈,及覺,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聞之,謂爲花中祥瑞,遂名瑞香。 又丁香。 《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爲丁香,大者爲母丁香。 又酒名。 《蘇軾·送碧香酒詩》碧香近出帝子家,鵝兒破殼酥流盎。 《劉子翬詩》未饒赤壁風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 又阿香。 《搜神記》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日暮。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門,周求寄宿。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云:官喚汝推雷車。女乃辭去。夜遂大雷雨。 又人名。黃香,仇香,見《後漢書》。 又姓。明四譯館通事香牛。 又山名。 《唐書·白居易傳》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 又水名。 《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 又殿名。 《三輔黃圖》武帝時,後宮八區,有披香殿。 又享名。 《李白詩》沉香亭北倚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