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无疆


   形容年代久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àn shì wú jiāng
成语注音 ㄨㄢˋ ㄕˋ ㄨˊ ㄐ一ㄤ
成语简拼 wsw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萬丗無畺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年代久远。


近义词



成语示例


臣闻天所眷命,生而神灵,唯三代受命之符,箤于兹日,实万世无疆之福。宋 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 教坊致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书 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成语典故

形容年代久远。《书.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宋 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教坊致语》:“臣闻天所眷命,生而神灵,唯三代受命之符,萃于兹日,实万世无疆之福。”亦作“万年无疆”。宋 陈师道《代贺兴龙节表》:“庶邦有众,愿效忠臣之心,万年无疆,请祝圣人之寿。”郭沫若《羽书集.青年化永远青年化》:“是希望万年无疆的与宇宙共悠久的全中国的历史,每一页都充满着‘五四’运动的精神。” 主谓 形容年代久远。《尚书·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之休。”△褒义。描写年代久远。→天长地久。也作“万年无疆”。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代( ➊ 很多年代; ➋ 好几辈子)。~纪(指一百年)。流芳百~。 一辈一辈相传的:~袭。~家( ➊ 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➋ 《史记》中诸侯的传记)。 人间,以与天上相区别:~上。~俗( ➊ 流俗; ➋ 非宗教的)。~故(➊处事待人圆滑,“故”读轻声; ➋ 处世经验)。~态炎凉。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全地球、人间或宇宙;宇宙的一部分:~界。举~瞩目。公之于~。 姓。

地域,领域,边界:~土。~宇(国土)。~界。~场(战场)。~陲(边境)。边~。海~。 极限:万寿无~。 划分界限:“楚子~之”。

古同“彊(强)”,强大。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万』

《廣韻》《集韻》《韻會》𡘋同萬。  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 《唐韻》無販切,音蔓。 《說文》蟲也。 《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 《易·乾象》萬國咸寧。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舞名。 《詩·邶風》方將萬舞。 《疏》萬者,舞之總名。 《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 《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又州名。 《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 《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世』

《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𠀤音勢。代也。 《詩·大雅》本支百世。  又《論語》必世而後仁。 《註》三十年爲一世。 《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又《維摩經》大千世界。 《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又姓。 《風俗通》秦大夫世鈞。  又與生同。 《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 《註》世與生同。  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 《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 《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𠀍。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疆』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良切,音薑。 《說文》本作畺,界也。 《易·坤卦》坤厚載物,德合无疆。 《書·泰誓》我武惟揚,侵于之疆。 《詩·小雅》萬壽無疆。 《箋》疆,竟界也。 《左傳·桓十七年》夏,及齊師戰於奚,疆事也。 《註》爭疆界也。  又《詩·大雅》迺疆迺理。 《朱註》疆謂畫其大界。 《左傳·宣八年》楚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 《註》正其界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掌疆。 《疏》掌守疆界,亦是禁戒之事。  又《集韻》或作彊。 《賈誼·新書》衞侯名辟彊。辟彊,天子之事也。諸侯弗得用,衞侯更名燬。  又或作壃。 《史記·晉世家》出壃乃免。  又《正韻》蠶白也。  又《集韻》《正韻》𠀤巨兩切,强上聲。 《周禮·地官·草人》疆㯺用蕡。 《註》疆㯺,疆堅者。 《釋文》疆,其兩反。  又《字彙補》北方謂土焦曰疆。見轉注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