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殊之妙


   殊:不同,差异。各种事物间千差万别的奥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àn shòu zhī miào
成语简拼 wszm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殊:不同,差异。各种事物间千差万别的奥妙。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陆机《演连珠》:“挟情适事,不观万殊之妙。”


成语典故

晋·陆机《演连珠》:“挟情适事,不观万殊之妙。”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不同:~途同归。悬~。 特别,很:~功。~荣。~勋。特~。 断,绝:~死。 超过:“母氏年~七十”。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美,好:~语。~不可言。美~。~境。~处(chù)(①好的地点;②美妙的方面)。绝~。~趣横生。 奇巧,神奇:巧~。~计。~用。奥~。~笔生花。灵丹~药。 青春年少:~年。~龄。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万』

《廣韻》《集韻》《韻會》𡘋同萬。  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 《唐韻》無販切,音蔓。 《說文》蟲也。 《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 《易·乾象》萬國咸寧。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舞名。 《詩·邶風》方將萬舞。 《疏》萬者,舞之總名。 《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 《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又州名。 《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 《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殊』

《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𠀤音殳。 《說文》死也。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 《莊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 《註》廣雅曰:殊,斷也。司馬云決也。一曰誅也。《字林》云死也。 《前漢·宣帝詔》赦殊死以下。  又絕也。 《前漢·宣帝詔》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師古註》粲,明也。殊,絕也。明於仁恩,不離絕也。 《前漢·韓信傳》軍皆殊死戰。 《師古註》殊,絕也。謂決意必死。  又斷絕也。 《左傳·昭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  又傷而未絕也。 《史記·蘇秦傳》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  又別也,異也。 《易·繫辭》天下同歸而殊塗。 《禮·大傳》殊𡽪號,異器械。  又過也。 《後漢·梁竦傳》母氏年殊七十。 《註》殊,猶過也。  又語詞。 《詩·魏風》殊異乎公路。  又殊庭,蓬萊仙人庭也。 《前漢·郊祀志》將以望祀蓬萊之屬,幾至殊庭。  又叶時流切,音酬。 《陳琳詩》沈淪衆庶閒,與世無有殊。紆鬱懷傷結,舒展有何由。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妙』

《廣韻》《集韻》《正韻》𠀤彌笑切,音廟。神妙也。 《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 《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  又少年也。 《杜甫詩》明公獨妙年。  又纖媚也。 《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 《漢·三老袁君𥓓》朕以妙身,襲表繼業。 別作玅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