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攒心


   像无数枝箭聚射心头。形容极度悲痛的心情。攒:聚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àn jiàn cuán xīn
成语注音 ㄨㄢˋ ㄐ一ㄢˋ ㄘㄨㄢˊ ㄒ一ㄣ
成语正音 “攒”,不能读作“zǎn”。
成语简拼 wjc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萬箭攅心
成语英文 ten thousand arrows shoot to the heart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像无数枝箭聚射心头。形容极度悲痛的心情。攒:聚集。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攒心, 那眼泪不觉流了下来。(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李沈《独异志》:“梁沈约,家藏书十二万卷,然心僻恶,闻人一善,如万箭攒心。”


成语典故

攒:聚集。好像一万支箭集射到心中。比喻内心痛苦之极。《喻世明言》卷八:“眼盻盻看着他人去了,自己不能奋飞,万箭攒心,不觉泪如雨下。”亦作“万箭穿心”。《野叟曝言》七回:“〔璇姑〕再听到哥子末后一段说话,真如万箭穿心,竟放声大哭起来。”亦作“乱箭攒心”。《醒世恒言》卷二○:“见父亲倒在一个壁角边乱草之上,两腿皮开肉绽,脚镣手扭,紧紧锁牢,淹淹止存一息。二子一见,犹如乱箭攒心,放声号哭。” 主谓 好像一万支箭集射到心中。比喻内心痛苦之极。《喻世明言》卷8:“眼盻盻看着他人去了,自己不能奋飞,~,不觉泪如雨下。”△贬义。多用于描写人心如刀割。 →痛不欲生 摧肝裂胆 ?心如古井。也作“万箭穿心”。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弓~。~镞。~头。~在弦上(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 箭能射到的距离:一~之遥。~步。 形容急切、迅速:归心似~。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万』

《廣韻》《集韻》《韻會》𡘋同萬。  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 《唐韻》無販切,音蔓。 《說文》蟲也。 《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 《易·乾象》萬國咸寧。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舞名。 《詩·邶風》方將萬舞。 《疏》萬者,舞之總名。 《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 《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又州名。 《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 《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箭』

《廣韻》《集韻》《韻會》𠀤子賤切,音餞。 《說文》矢也。 《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矢,江、淮曰𨩀,關西曰箭。 《釋名》箭,進也。  又竹之小者曰箭。 《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 《註》箭,篠也。 《史記·夏本紀》震澤致定,竹箭旣布。 《竹譜》箭竹,高者不過一丈,節閒三尺,堅勁,中矢。江南諸山皆有之,會稽所生最精好。  又漏箭。 《周禮·挈壷氏註》主定漏刻,先王分十二時於一晝一夜,閒以漏箭,準十二時爲百刻,分晝夜而定長短,故立此官掌之。  又博箸也。 《博雅》博箸謂之箭。  又《華山記》箭括峰上有穴,裁見天日,攀緣自穴中而上,有至絕頂者。  又赤箭,藥名。 《韓愈·進學解》赤箭靑芝。  又《廣東新語》箭豬卽封豕,初本泡魚,化爲豕,毫在項脊閒,尺許如箸,白本黑端,人逐之則激毫以射。 《集韻》或作翦、𥰸。

『心』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