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高祖所出的兄弟。《仪礼·丧服》“族昆弟” 唐 贾公彦 疏:“云族昆弟者,己之三从兄弟,皆名为族。”
同高祖所出的兄弟。《仪礼·丧服》“族昆弟” 唐 贾公彦 疏:“云族昆弟者,己之三从兄弟,皆名为族。”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哥哥:胞~。堂~。表~。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兄~。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堂~。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师~。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子。徒~。 古同“第”,次序。 古同“第”,但。
古同“悌”,孝悌。
〔~靡〕颓唐;柔顺。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从』《說文》從本字。 《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 《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𠀤俗平聲。 《說文》本作从。相聽也。 《書·益稷》汝無面從。 《說命》后從諫則聖。 又《廣韻》就也。 《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 《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又《爾雅·釋詁》自也。 《詩·小雅》伊誰云從。 《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 《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又姓。 《廣韻》漢有將軍從公。 《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又《廣韻》《集韻》𠀤七恭切,促平聲。 《廣韻》從容也。 《正韻》從容,舒緩貌。 《書·君𨻰》從容以和。 《禮·中庸》從容中道。 又《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 《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又《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 《詩·齊風》衡從其畝。 《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又與蹤通。 《史記·聶政傳》重自𠛬以絕從。 《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又《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 《韻會》髻高也。 《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又《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又《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𠀤俗去聲。 《說文》本作𨑢。隨行也。 《詩·齊風》其從如雲。 《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又《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 《書·囧命》其侍御僕從。 《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 《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 《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又《集韻》《類篇》𠀤似用切,音頌。同宗也。 《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 《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又《集韻》子用切。與縱同。 《禮·曲禮》欲不可從。 《論語》從之純如也。
『兄』《唐韻》許榮切《集韻》《韻會》《正韻》呼榮切,𠀤虩平聲。 《說文》長也。 《通論》口儿爲兄。儿者,人在下,以兄敎其下也。 《精薀》从人从口,以弟未有知而誨之。 《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爲兄。 《玉篇》昆也。 《詩·小雅》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管子·心衛篇》善氣迎人,親於弟兄。 又《集韻》《韻會》許放切《正韻》虛放切,𠀤音貺。 《前漢·尹翁歸傳》尹翁歸字子兄。 《註》師古曰:兄讀曰況。 又《詩·大雅》不殄心憂,倉兄塡兮。 《註》倉兄與愴怳同。 《又》職兄斯引。 《註》兄怳同。 又與況同。 《漢樊毅華嶽廟𥓓》君善必書,兄乃盛德。 《註》兄與況同。 《管子·大匡篇》召忽語管仲曰:雖得天下,吾不生也。吾不生也,兄與我齊國之政也。 又《說文》況貺皆以兄得聲。 《白虎通》兄,況也。兄況于父。今江南北猶呼兄爲況。 又虛王切,音荒。 《詩·魏風》陟彼岡兮,瞻望兄兮。 《晉魯褒錢神論》親愛如兄,字曰孔方。 《通雅》謂兄爲況,本於荒音。 《釋名》兄,荒也。荒,大也。靑徐人稱兄曰荒。 又《正字通》方音讀若熏。義同。
『弟』《廣韻》徒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待禮切,𠀤第上聲。 《說文》朿韋之次第也。 《釋名》弟,第也,相次第而上也。 《廣韻》今爲兄弟字。 《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爲兄,後生爲弟。 《書·君𨻰》惟孝友于兄弟。 又與悌通。 《廣雅》弟,順也,言順於兄。 《禮·曲禮》僚友稱其弟也。 又易也。 《廣韻》愷悌,一作豈弟。 《詩·齊風》齊子豈弟。 《傳》豈,樂也。弟,易也。 又《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𠀤音第。義同。◎按《集韻》以兄弟、豈弟之弟爲上聲,孝弟之弟爲去聲,據《廣韻》薺、霽二韻,弟俱訓兄弟,霽韻悌訓孝悌,又上聲。宋禮部韻,悌訓愷悌,上去二聲通押。則兄弟、豈弟、孝弟,俱可通用上去二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