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章珉 的外号。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 章 学士 珉 为布衣,以宰相自许,高盖大马,盛服羣从而后出, 润 人谓之‘三品秀才’。”
宋 章珉 的外号。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 章 学士 珉 为布衣,以宰相自许,高盖大马,盛服羣从而后出, 润 人谓之‘三品秀才’。”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物件:物~。产~。赠~。战利~。 等级,种类:~名。~类。~色。~位。 性质:~质。~行(xíng )。~节(指人的品行节操)。人~。 体察出好坏、优劣等:~评。~第(品评优劣而定其等级)。~味(品尝)。 指吹弄乐器:~箫。 姓。
植物吐穗开花,多指庄稼:~穗。~而不实(喻人很聪明,却未做出实际成绩)。苗而不~(喻人早死或虚有其表)。 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异。~才。优~。后起之~。 美丽而不俗气:~丽。~劲。~俊。~拔(秀丽而挺拔)。清~。~外慧中(外貌俊美,内心聪明)。 中国元明两代称贵族、官僚、富室子弟(称平民子弟为“郎”):不郎不~(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茂盛:佳木~而繁荫。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 副词。❶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❷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品』《唐韻》丕飮切《集韻》《韻會》丕錦切,𠀤匹上聲。 《說文》衆庶也。 《廣韻》類也。 《易·乾卦》品物流形。 《疏》品類之物,流布成形。 又《書·舜典》五品不遜。 《疏》品爲品秩,一家之內,尊𤰞之差,卽父母兄弟子是也。 又《增韻》物件曰品。 《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 《疏》鄭元以爲金三品者,銅三色也。 《易·巽卦》田獲三品。 《註》一曰乾豆,二曰賔客,三曰充君之庖。 《禮·禮器》薦不美多品。 又《少儀》問品味,曰:子亟食于某乎。 《疏》品味者,殽饌也。 《周禮·天官·膳夫》品嘗食。 《註》品者,每物皆嘗之,道尊者也。 又《韻會》品格也。 《禮·檀弓》品節斯,斯之謂禮。 《疏》品,階格也,節制斷也。 又《玉篇》齊也。 《周語》品其百籩。 又同也。 《前漢·李尋傳》百里爲品。 《註》孟康曰:品,同也,言百里內數度同也。 又《玉篇》官品。 《周語》外官不過九品。 《註》九卿也。 又《廣韻》式也,法也。 又《廣韻》二口則生訟,三口乃能品量。 又官名。 《正字通》唐宦官曰品官。 又《廣韻》姓也。出何氏姓苑。 《正字通》明有品嵒。 又地名。 《左傳·文十六年》楚予乗馹,會師于臨品。 又《前漢·西域傳》戎盧國王治𤰞品城。
『秀』《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救切,音繡。榮也,茂也,美也,禾吐華也。 《詩·大雅》實發實秀。○按《爾雅》云:禾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漢儒據此釋《詩》,遂以秀爲不榮而實。李巡曰:分別異名以曉人,故以英、秀對文,其實黍、稷皆先榮後實。《詩·出車篇》云黍稷方華。《生民篇》云實發實秀,是黍、稷有華亦稱秀也。此說甚是。《論語》明言不秀不實,秀實自不容混。朱子釋《論語》秀曰吐華,釋《生民》秀曰始穟。足正漢儒之誤。 又凡草皆得言秀。 《詩·豳風》四月秀葽。 《禮·月令》孟夏苦菜秀。 又三秀,芝草。 《楚辭·九歌》采三秀於山閒。 又秀氣。 《禮·禮運》人者,五行之秀氣。 《周子·太極圖說》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 又秀士,秀才。 《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 《史記·賈誼傳》吳廷尉爲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 《韻會》秀才之名始此,後光武名秀,改爲茂才。 又州名。漢屬會𥡴郡,五代晉錢元瓘奏置秀州,宋慶元改嘉興府。 又姓。 又與綉通。 《石鼓文》秀弓寺射。 《註》綉弓,戎弓也。 又叶思久切,音又。 《詩·大雅》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好叶訐口切。
『才』《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裁。 《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 《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 《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又天地人爲三才。 《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 一曰能也。 《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 《論語》才難,不其然乎。 《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 《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 《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又質也,力也。 《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 《傳》多材也。 《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 《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又姓。明尙書才寬。 又《集韻》通作材。 《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 《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又《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 《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又與裁通。 《戰國策》惟王才之。 又與財通。 《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又《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 《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又作代切,音再。義同。 又叶卽由切,音遒。 《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𠀤音栽。 《說文》言之閒也。 《註》《論語》君子哉若人。是爲閒隔之辭也。 《爾雅·釋詁》哉,閒也。 又《爾雅·釋詁》哉,始也。 《疏》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書·伊訓》朕哉自亳。 又《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又《玉篇》語助。 《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又《韻會》柳宗元曰:疑辭也。 《書·益稷》禹曰:兪哉。 《註》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 又與材通。 《論語》無所取材。 《註》古字材哉同。 又音載。 《書·武成》哉生明。 《釋文》徐音載。 又《詩·大雅》𨻰錫哉周。 《傳》哉,載也。 《疏》文王能布𨻰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哉與載古字通。○按《左傳·宣十五年》昭十年引《詩》,哉俱作載。 又鄭箋云:哉,始也。與毛傳異。 又叶將其切,音貲。 《詩·邶風》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又《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說文》本作𠳆。 又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