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对案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 tóu duì àn
成语注音 ㄙㄢ ㄊㄡˊ ㄉㄨㄟˋ ㄢˋ
成语简拼 stda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三頭對案
成语英文 Two parties and witness confront in court.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浩然《艳阳天》第102章:“回头咱们三头对案,看看是真还是假!”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7回:“今天人们都在此处,咱们三头对案的说一说。”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首领:~子。~目。 方面:他们是一~的。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同“按”。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案』

《唐韻》烏旰切《集韻》《韻會》於旰切《正韻》於幹切,𠀤音按。 《說文》几屬。 《徐曰》案,所凭也。 《周禮·天官》王大旅上帝,則張氊案。朝日祀五帝,設重帟重案。  又食器。 《周禮·冬官考工記》夫人享諸侯,案十有二寸。 《註》玉案十有二列也。  又𠋫氣之法有木案。 《後漢·歷志》爲室三重,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爲案。  又界也。 《齊語》參國起案。  又次第也。 《史記·高帝紀》吏民皆案堵如故。  又作按,考也。 《前漢·賈誼傳》案之當今之務。 《丙吉傳》無所案驗。  又撫也。 《史記·孟嘗君傳》案劒以前。  又《正字通》凡官府興除成例及獄訟論定者皆曰案。  又著書起義亦曰案。  又《集韻》一曰木名。  又叶伊甸切,音宴。 《歐陽脩·讀書詩》初如兩軍交,乗勝方酣戰。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