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赦罪。形容断案慎重。
宥:赦罪。形容断案慎重。
宋·苏轼《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宽容,饶恕,原谅:~罪。~恕。原~。宽~。尚希见~。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三』《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宥』《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𠀤音又。 《說文》寬也。 《徐鉉曰》寬之而已,未全放也。 《易·解卦》君子以赦過宥罪。 又《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 又《書·大禹謨》宥過無大。 《註》謂不識而誤犯,雖大必赦宥也。 《君𨻰》狃于姦宄,敗常亂俗,三細不宥。 《註》犯此三者,雖小罪不可宥也。 又宏深也。 《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 《註》言其夙夜積德,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靜密也。 又助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晉侯朝於王,王饗醴,命之宥。 《註》又加之以幣帛,以助勸也。 又以樂勸食也,與侑同。 《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 又姓。 又通作又。 《禮·王制》王三又,然後制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