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檐四马


   三层伞盖、四马并驾的车。为古代贵官之车乘。 明 无名氏 《女真观》第三折:“得了一品二职官僚,三簷四马乘着。”参见“ 三簷青罗繖 ”。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 yán sì mǎ
成语简拼 sysm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三层伞盖、四马并驾的车。为古代贵官之车乘。 明 无名氏 《女真观》第三折:“得了一品二职官僚,三簷四马乘着。”参见“ 三簷青罗繖 ”。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房~儿。廊~。飞~。前~。~沟。~头。~牙。 覆盖物的边沿或伸出的部分:帽~儿。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檐』

《唐韻》《集韻》《韻會》余廉切《正韻》移廉切,𠀤音鹽。 《說文》㮰也。 《徐曰》俗作簷,非是。 《禮·明堂位》復廟重檐。 《註》重檐,外檐下壁復安板檐,以避風雨。見梠字註。  又見樀字註。  又別作櫩。 《何晏·景福殿賦》飛櫩翼以軒翥。 《韻會》又作厃。 《揚子·方言》秦謂之桷,齊謂之厃。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濫切,音擔。通作檐。 《管子·七法篇》不明于則,而欲出號令,猶檐竿而欲定其未。  又星名。 《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 《郭註》荆楚人呼牽牛星爲檐鼓。檐者荷也。厃字原作𠓜下厂。

『四』

《唐韻》《集韻》𠀤息利切,音泗。 《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又《玉篇》隂數次三也。 《正韻》倍二爲四。 《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姓。 《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𥨥易,非四之本義也。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