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浴三薰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 yù sān xūn
成语简拼 sysx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韩愈《答吕毉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薰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洗身,洗澡:沐~。~室。~场。~缸。~巾。~血(全身浸于血中,形容战斗激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同“熏”。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又泛指花草的香气:~莸不同器(香草和臭草不能放在一个器物里,喻好和坏不能共存。亦称“薰莸异器”)。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浴』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𠀤音欲。 《說文》洒身也。 《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 《註》浴用湯。  又借爲潔治意。 《禮·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又《夏小正》十月黑鳥浴。黑鳥,烏也。浴謂乍上乍下也。  又水名。 《山海經》泰冒之山,浴水出焉。  又隂山,濁浴水出焉。  又幽都之山,浴水出焉。  又《韻補》叶欲屑切,音悅。 《蘇軾·月硯銘》其受水者哉生明,而運墨者旁死魄。忽𤣥雲之霮䨴,觀玉兔之沐浴。 《集韻》或作𣴲。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云切,音勲。 《說文》香草也。 《本草註》古人祓除,以此草薰之,故謂之薰。 《山海經》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佩之巳厲。 《左傳·僖四年》一薰一蕕。 《前漢·兩龔傳》薰以香自燒。  又《南方草木狀》薰陸香出大秦。  又灼也。 《易·艮卦》厲薰心。 《爾雅·釋訓》爞爞炎炎,薰也。 《註》皆旱熱薰炙人。  又與獯通。 《史記·周本紀》薰育戎狄攻之。  又與勳通。 《漢·夏承碑》策薰著于王室。  又《韻補》音萱。 《黃庭經》沐浴盛潔棄肥薰,入室東向誦玉篇。  又許運切,音訓。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