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敬重的礼节。叩:磕头。
清 昭槤《啸亭杂录 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两膝着地,腰和股都伸直:~拜。~叩。 足:“蟹六~而二螯”。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敲打:~击。~门。~关(➊入国求见;➋攻打关门;➌指足球、冰球等运动中攻打球门)。~诊。 旧时一种礼节:~拜。~见。~谒。~首。~头。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跪』《唐韻》去委切《集韻》《韻會》苦委切,𠀤音垝。 《說文》拜也。 《釋名》跪,危也。兩膝隱地體危倪也。 《玉篇》聲類云:跽也。 《禮·曲禮》授立不跪。 又主人跪正席,客跪撫席而辭。 《史記·留侯世家》因長跪履之。 《正字通》朱子謂兩膝著地,以尻著膝而稍安者爲坐,伸腰及股而勢危者爲跪,因跪而益致其恭,以頭著地爲拜。 又《荀子·勸學篇》蟹六跪而二螯。 《註》跪,足也。 又《廣韻》渠委切《集韻》《韻會》巨委切,𠀤音峗。䠆跪也。或作𧻜。 又《集韻》古委切,音詭。 又虞爲切,音危。義𠀤同。
『九』《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𠀤音久。數也。 《說文》陽之變也。 《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又算法曰九九。 《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 《註》若今九章算法。 又《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又九之爲言多也。 《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又陽九,戹也。 《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 《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又姓。 又複姓。 《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又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又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 《𨻰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又《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 《史記·殷本紀》九侯。 《註》音仇。 又《集韻》《正韻》𠀤居尤切,音鳩。聚也。 《論語》九合諸侯。 《莊子·天下篇》禹親操橐耜,以九雜天下之川。 《註》九,讀糾。糾合錯雜,使川流貫穿注海也。九與鳩糾勼𠀤通。
『叩』《集韻》《韻會》《正韻》𠀤丘𠋫切,音𡨥。 《玉篇》叩,擊也。 《禮·學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論語》以杖叩其脛。 《公羊傳·僖十九年》其用之社奈何,蓋叩其鼻以血社也。 《史記·秦始皇紀》叩關而攻秦。 又《集韻》以手至首也。 《正字通》稽顙曰叩首。 《前漢·李陵傳》叩頭自請。 又《韻會》問也,發也。 《論語》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疏》叩,發動也。 又《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𠀤音口。 《廣韻》叩頭。 又《正韻》問也。本作𧥣。 又《廣韻》與扣同。亦擊也。 又叶孔五切,音苦。 《韓愈·元和聖德詩》取之江中,枷脰械手。婦女纍纍,啼哭拜叩。手音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