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成语注音 ㄙㄢ ㄍㄨˋ ㄇㄠˊ ㄌㄨˊ
成语简拼 sgml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三顧茅廬
成语英文 call on sb. repeatedly
成语法文 prier avec instance un homme de talent de fournir son concours
成语俄文 неоднокрáтно обращáться
成语日文 三顧の礼(さんこのれい)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草。~庐。~舍。名列前~(喻名次列在前面)。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茅』

《唐韻》莫交切《韻會》謨交切,𠀤音貓。 《說文》管也。 《易·泰卦》拔茅連茹。 《詩·召南》白茅包之。 《書·禹貢》包匭菁茅。 《蔡邕·獨斷》天子大社,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授之,謂之授茅土。 《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 《註》時楚以茅爲旌識。  又國名。 《左傳·襄二十四年》凡、蔣、郉、茅。 《註》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鄕。  又享名。 《史記·魏世家註》脩武軹縣有茅亭。  又門名。 《說苑》楚太子立于茅門之外。  又山名。 《晉書·許邁傳》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  又姓。 《通志·氏族略》茅氏,周公之後,子孫以國爲氏,秦有茅焦。  又《韻補》迷侯切,音矛。 《屈原·離騷》時𦆯紛其變易兮,又何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爲茅。  又《類篇》莫佩切。茅蒐,蒨草。  又《集韻》眉鑣切,音苗。 《易·泰卦》拔茅連茹。鄭讀作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