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谓人的头脑。《云笈七籤》卷五九:“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是也。上元丹田,脑也,亦名泥丸;中元丹田,心也,亦名絳宫;下元丹田,气海也,亦名精门。”
道家谓人的头脑。《云笈七籤》卷五九:“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是也。上元丹田,脑也,亦名泥丸;中元丹田,心也,亦名絳宫;下元丹田,气海也,亦名精门。”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 去,到:~街。 向前进:冲~去。 增加:~水。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 涂:~药。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 拧紧发条:~弦。 登载,记:~账。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头、首、始、大:~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 基本:单~。~件。~气(精气,根本)。~素。~音。 同“圆”。 未知数:一~二次方程。 中国朝代名:~代。~曲。 姓。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红色:~砂(朱砂)。~桂(观赏植物,花为橘红色)。~心碧血(赤诚的忠心,珍贵的热血)。~青。 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丸散膏~。 姓。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野。耕~。 和农业有关的:~家。~园。 古同“畋”,打猎。 古同“佃”,耕作。 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 《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 《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又上日。 《書·舜典》正月上日。 《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又上官,複姓。 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𡘋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 《易·需卦》雲上于天。 《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又進也。 《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又與尙通。 《詩·魏風》上愼旃哉。 《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又《韻補》叶辰羊切,音常。 《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又叶時刃切,音愼。 《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又叶矢忍切,音審。 《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 《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元』《唐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原。 《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 《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又《爾雅·釋詁》元,始也。 又《廣韻》長也。 又大也。 《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 《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又首也。 《書·益稷》元首明哉。 《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 《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 又本也。 《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又百姓曰元元。 《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 《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又《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左傳註》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 《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爲法也。 又氣也。 《公羊傳註》變一爲元。元者,氣也。 又正月一日曰元日。 《書·舜典》月正元日。 《註》朔日。 又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𠀤曰元。 又姓。 《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 又後魏孝文拓拔氏爲元氏,望出河南。 又《韻補》叶虞雲切,音輑。 《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夭矯經引,積氣關元。 《史記·敘傳》莊王之賢,乃復國𨻰。旣赦鄭伯,班師華元。◎按新、𨻰𠀤非文韻。
『丹』《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都艱切,𠀤音單。赤色丹砂也。 《書·禹貢》礪砥砮丹。 《山海經》丹以赤爲主,黑白皆丹之類。 《陶弘景曰》卽朱砂也。 又道家以烹鼎金石爲外丹,吐故納新爲內丹。 《黃庭經》九轉八瓊丹。 《註》八者:朱砂,雄黃,空靑,硫黃,雲母,戎鹽,硝石,雌黃也。 又《博物志》和氣相感,則陵出黑丹。仁主壽昌,民延壽命,天下太平。 又以朱色塗物曰丹。 《揚雄·解嘲》朱丹其轂。 又容美曰渥丹。 《詩·秦風》顏如渥丹。 又赤心無僞曰丹。 《謝朓詩》旣秉丹石心,寧流素絲涕。 又姓。漢丹玉,宋丹山,明丹衷。 又丹陽,郡名。漢武帝攺鄣郡爲丹陽郡。晉武帝分立宣城,毗陵二郡。 又州名。本赤翟地,元魏置汾州,後改丹州。 又《崔豹古今註》丹徼,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爲南方之極也。 又丹丹,國名。見《南史》。 又《山海經》鳳凰產于丹穴。 又竊丹,鳥名。爲九鳳之一。 又牡丹,花名。 《本草》一名鼠姑。 又木丹,梔子花別名。紫丹,茈草別名。 又叶都懸切,音顚。 《陸機·羅敷歌》南崖充羅幕,北渚盈輧軒。淸川含藻景,高岸被華丹。 《說文》丹巴,越赤石。外象丹井,中象丹形,靑彤雘等字从此。
『田』《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𠀤音闐。 《說文》𨻰也。樹穀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 《玉篇》土也,地也。 《正韻》土已耕曰田。 《釋名》塡也。五稼塡滿其中也。 《易·乾卦》見龍在田。 《詩·小雅》雨我公田。 《通典》古有井田,畫九區如井字形,八家耕之,中爲公田,乃公家所藉。圭田者,祿外之田,以供祭祀。加田者旣賞之,又重賜之田也。 又爰田,卽轅田。 《左傳·僖十五年》晉於是乎作爰田。 《註》分公田之稅,應入公者,爰之於所賞之衆。 《晉語》作轅田。 《前漢·食貨志》歲耕種者爲不易上田,休一歲者爲一易中田,休二歲者爲再易下田,三歲更耕之,自爰其處。農民戸人已受田,其家衆男爲餘夫,以口受田如比。 《註》師古曰:爰,更互也,比例也。 又名田。 《前漢·董仲舒傳》古井田法,雖難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贍不足。 《通典》名田,占田也。各爲立限,不使富者過制,則貧弱之。家可足也。 又代田。 《通典》漢武征和三年,以趙過爲搜粟都尉。過能爲代田,一畮三甽,歲代其處,每耨必附根,根深能水旱。一歲之收常過縵田,一斛以上,用力少而得穀多。 又屯田。 《正字通》漢晉率兵屯,領以帥,唐率民屯,領以官。宋率營田,以民。漢趙充國於金城,留步士萬人屯田,擊先零,條上屯田十二事,宣帝從之。明初兼行官屯,民屯,兵屯,商屯,腹屯,邊屯諸法。永樂時著令,每一都司另撥旗軍十一,名耕種,號樣田。據所收子粒多寡,以辨別歲之豐凶,軍之勤惰。雖養軍百萬,不費民閒一粒。兵法所謂屯田一石,可當轉輸二十石也。 又營田。 《通典》宇文融括隱田曰:浮戸十共作一坊,官立廬舍,謂之營田戸。言爲官營田,非屯田戸也。 又職田,職分田也。 《文獻通考》隋開皇中,始給職田,又給公廨田。唐貞觀,以職田給逃還貧戸,每畞給粟二斗,謂之地子。十八年復給職田。永泰元年,百官請納職田,充軍糧。宋眞宗興復職田。慶曆均公田,復限職田。紹興復職田。金元志官皆有職田。 又方田,卽均田。 《通典》宋熙寧五年重修方田法,元豐罷之。郭諮攝肥鄕令,以千步方田法。四出量括,遂得其數,收逋賦八十萬。 又區田。 《氾勝之書》湯有七年之旱,伊尹作爲區田法,敎民糞種,負水澆稼。賈思勰曰:區田,以糞氣爲美,不必皆良田。 又不耕旁地,庶盡地力。 又籍田,天子親耕之田也。 《禮·月令》孟春,天子帥三公九卿,躬耕帝籍。 又弄田。 《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 《師古註》謂宴游之田,天子所戲弄。 又一井爲田。 《魯語》季康子欲以田賦。 《註》田,一井也。 《管子·乗馬篇》五制爲一田,二田爲一夫。 又《書·無逸》文王𤰞服,卽康功田功。 《註》康者,安民之功。田者,養民之功。言文王不侈服飾,專安養斯民也。 又獵也,與畋佃通。俗作𤝗。 《易·恆卦》田无禽。 《疏》田者,田獵也。 《詩·鄭風》叔于田。 《傳》田,取禽也。 又姓。 《五音集韻》出北平,敬仲自𨻰適齊,後攺田氏。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註》敬仲奔齊,以𨻰田二字聲相近,遂爲田氏。 又《黃庭經》尺宅寸田可治生。 《註》尺宅,面也。寸田,兩眉閒爲上丹田,心爲絳宮田,臍下三寸爲下丹田。 又官名。 《詩·豳風》田畯至喜。 《傳》田畯,田大夫也。 《左傳·昭二十九年》稷,田正也。 《疏》稷爲田官之長。 《周禮·夏官》田僕上士十有二人。 又星名。蒼龍之宿。 《石氏星傳》龍左角曰天田。 又神名。 《詩·小雅》以御田祖。 《傳》田祖,先嗇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 《註》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 又鼓名。 《詩·周頌》應田縣鼓。 《傳》田,大鼓也。 《釋文》田如字,鄭作𣌾,音胤。 又車名。 《周禮·夏官》田僕掌馭田路。 《註》田路,木路也。 又地名。 《爾雅·釋地》鄭有圃田。 《左傳·隱八年》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 《疏》許田,魯國朝宿之邑。 又《僖二年》虢公敗戎于桑田。 《註》桑田,虢地,在弘農陝縣東北。 又《成六年》晉遷于新田。 《註》今平陽絳邑縣是也。 《後漢·郡國志》京兆藍田出美玉。 又州名。 《韻會》廣南化外,唐開蠻洞置。 又草名。 《爾雅·釋草》皇守田。 《註》似燕麥,子如彫胡米,可食,生廢田中,一名守氣。 又《何晏·景福殿賦》騈田胥附。 《註》騈田胥附,羅列相著也。 又《禮·奔喪》殷殷田田,如壞牆然。 《疏》言將欲倒也。 又蓮葉貌。 《江南曲》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又《集韻》地因切,樹穀曰田。 又《正韻》蕩練切,音電。 《詩·齊風》無田甫田。 《朱註》田,謂耕治之也。 《釋文》無田,音佃。 又《字彙補》池鄰切,音𨻰。 《晉語》佞之見佞,果喪其田。 《釋文》田音,與𨻰同。 又轉音亭。 《韓愈·越裳操》孰荒于門,孰治于田,四海旣均,越裳是臣。 又《法苑珠林頌》賢人慕高節,志願菩提音。御鶴翔伊水,策馬出王田。 又《易林》邪徑賊田,惡政傷民。夫婦呪詛,太山覆顚。顚,音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