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高低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ù zhī gāo dī
成语注音 ㄅㄨˋ ㄓ ㄍㄠ ㄉ一
成语简拼 bzg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have no sense of propriety(not to know what's proper)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成语示例


那安妈妈是妇道家,不知高低,便向乐公撺掇其事。(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使知道:通~。~照。 学识,学问:~识,求~。无~。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彼此了解:相~。~音。~近。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古同“智”,智慧。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峰。~空。~踞。~原。~耸。~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瞻远瞩。 高度:他身~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级。~考。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质量。~消费。~价。~档。~手。~能物理。 声音响亮:引吭~歌。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就。~论。~寿。~堂。~徒。 热烈、盛大:~昂。兴~采烈。 显贵,道德水平高:崇~。清~。~风亮节。~尚。~雅。~洁。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祖。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 姓。

地势或位置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下,与“高”相对:~空。~地。~谷。~潮。~沉(a.云层厚而低;b.声音低;c.情绪低落)。 矮短:身材~矮。 细小,沉重:~微(a.声音细小;b.身份或地位低)。~吟。 程度差:~级。~能。眼高手~。 卑贱:~贱。~首下心。 等级在下的:~俗。~档商品。 价钱少:~价出售。 俯,头向下垂:~头从事。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不』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知』

《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𠀤智平聲。 《說文》詞也。从口从矢。 《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又《玉篇》識也,覺也。 《增韻》喩也。 《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 《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又漢有見知法。 《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 《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又相交曰知。 《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 《註》相親知也。  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 《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又《爾雅·釋詁》匹也。 《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註》匹也。  又《廣韻》欲也。 《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又猶記憶也。 《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又猶主也。 《易·繫辭》乾知大始。 《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 《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又《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 《黃帝素問》二刺則知。 《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又藥名。 《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又《集韻》《韻會》知義切。 《正韻》知意切。𠀤與智同。 《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 《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又姓。 《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又《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高』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𠀤音羔。 《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 《易·繫辭》𤰞高以𨻰,貴賤位矣。 《註》高謂天體也。 《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又《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又《集韻》《韻會》𠀤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 《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 《釋文》高,古報反。  又如字。  又叶居侯切,音鉤。 《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又叶居何切。 《蘇黃門·嚴顏𥓓》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 《韻會》俗作髙。

『低』

《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𠀤底平聲。高之反也,俛也,垂也。 《史記·孔子世家贊》低回,留之不能去。  又《談藪》王元景大醉,楊彥遵曰:何太低昂。荅曰:黍熟頭低,麥熟頭昂,黍麥俱有,所以低昂。  又作氐。 《前漢·食貨志》封君皆氐首卬給。 《又》其賈氐賤減平。俱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