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权擅势


   独揽大权,独断专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uān quán shàn shì
成语注音 ㄓㄨㄢ ㄑㄨㄢˊ ㄕㄢˋ ㄕˋ
成语简拼 zqss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專権擅勢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独揽大权,独断专行。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封公侯》:“为其专权擅势,倾覆国家。”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先王之时,春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


成语典故

《汉书?王尊传》:“知中书谒者令显等专权擅势,大作威福,纵恣不制,无所畏忌,为海内患害。”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超越职权,自作主张:~专。~自。~行(xíng )。~断(专行)。专~独行。~离职守。 独揽,占有:~权。~利。~兵(拥有兵权)。~国。~美。 长(cháng )于,善于:~长(cháng )。不~辞令。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擅』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時戰切,音繕。 《說文》專也。 《禮·冠義》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史記·范睢傳》擅國之謂王。  又《增韻》据也。 《戰國策》趙攻中山,取扶柳,五年以擅呼沱。 《註》擅言固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