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指两件事同时并进;走:逃跑。一边作战,一边逃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如来日魏兵到,锐气正盛,不可便迎,且战且走。”
走:指逃跑。原指在战场上边打仗,边撤离。《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如来日魏兵到,锐气正盛,不可便迎,且战且走。”《说唐》第三十七回:“当下(裴)元庆出营,见是新文礼,举鎚便打。文礼挡了一鎚……且战且走。”后用以比喻一边应付当前的局面,一边另有所图。老舍《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我教国文只为吃饭;教国文不过是且战且走,骑马找马。”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姓。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多的样子。 农历六月的别称。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 古同“趄”,趑趄。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姓。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多的样子。 农历六月的别称。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 古同“趄”,趑趄。
行:~路。~步。 往来:~亲戚。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 往来运送:~信。~私。 离去:~开。刚~。出~。 经过:~账。~内线。~后门。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 失去原样:~形。~样。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𠀤音跙。借曰之辭。 《論語》且予之類是也。 又未定之辭。 《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 又又也。 《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 又此也。 《詩·周頌》匪且有且。 《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 又姑且也。 《詩·唐風》且以喜樂。 又將也。 《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 又苟且也。 《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 《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 又姓。宋且謹修,明且𥳑。俗誤讀苴。 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子余切,音疽。 《說文》薦也。 又同趄。行不進也。 《易·夬卦》其行次且。別作趦趄。 又多貌。 《詩·大雅》籩豆有且。 又蝍蛆亦曰卽且。 《史記·龜筴傳》騰蛇之神,而殆於卽且。 又《爾雅·釋天》六月爲且。 《郭註》闕詁。或云:一作焦月。六月盛熱,故曰焦。 又巴且,見《司馬相如賦》。 《史記》作猼且,卽巴焦。 又語餘聲。 《詩·鄭風》士曰旣且。 《朱傳》音疽。語辭,與乃見狂且,其樂只且,匪我思且,椒聊且,曰父母且,諸且字皆語餘聲。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叢租切。與徂同,往也。 又《韻會》七序切,徐去聲。恭敬貌。 《詩·周頌》有萋有且。 《正字通》《說文》且从几,足有二橫。一,地也。象藉於地形。音阻。阻詛諧且爲聲,餘義皆假借。孫愐譌用子余切。《韻會》馬韻且引《說文》義同俎,譌轉魚韻,爲孫切所蔽,音同疽,音義相矛盾。 又俎本作且,且字借義旣廣,故別加半肉作俎以別之。
『且』《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𠀤音跙。借曰之辭。 《論語》且予之類是也。 又未定之辭。 《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 又又也。 《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 又此也。 《詩·周頌》匪且有且。 《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 又姑且也。 《詩·唐風》且以喜樂。 又將也。 《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 又苟且也。 《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 《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 又姓。宋且謹修,明且𥳑。俗誤讀苴。 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子余切,音疽。 《說文》薦也。 又同趄。行不進也。 《易·夬卦》其行次且。別作趦趄。 又多貌。 《詩·大雅》籩豆有且。 又蝍蛆亦曰卽且。 《史記·龜筴傳》騰蛇之神,而殆於卽且。 又《爾雅·釋天》六月爲且。 《郭註》闕詁。或云:一作焦月。六月盛熱,故曰焦。 又巴且,見《司馬相如賦》。 《史記》作猼且,卽巴焦。 又語餘聲。 《詩·鄭風》士曰旣且。 《朱傳》音疽。語辭,與乃見狂且,其樂只且,匪我思且,椒聊且,曰父母且,諸且字皆語餘聲。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叢租切。與徂同,往也。 又《韻會》七序切,徐去聲。恭敬貌。 《詩·周頌》有萋有且。 《正字通》《說文》且从几,足有二橫。一,地也。象藉於地形。音阻。阻詛諧且爲聲,餘義皆假借。孫愐譌用子余切。《韻會》馬韻且引《說文》義同俎,譌轉魚韻,爲孫切所蔽,音同疽,音義相矛盾。 又俎本作且,且字借義旣廣,故別加半肉作俎以別之。
『走』《廣韻》子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子口切,𠀤奏上聲。 《說文》趨也。从夭从止。 《註》徐鍇曰:𧺆則足屈,故从夭。 《五經文字》今經典相承作走。 又《儀禮·士相見禮》將走。 《註》走,猶去也。 又《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 《註》走,猶僕也。 《班固·答賔戲》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漢書·敘傳》走作僕。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則𠋫切,音𨂡。 《釋名》疾趨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 《羣經音辨》趨向曰走。 《書·武成》駿奔走。 《孟子》棄甲曳兵而走。 《爾雅·釋宮》中庭謂之走。 《註》走,疾趨也。 又與奏同。 《詩·大雅》予曰有奔奏。 《疏》今天下皆奔走而歸趨之也。 《釋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又《韻補》叶子與切。 《左傳·昭七年》正考父鼎銘: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 又叶養里切,音以。 《論語讖》殷惑妲己玉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