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奔西窜


   同“东逃西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ōng bēn xī cuàn
成语注音 ㄉㄨㄥ ㄅㄣ ㄒ一 ㄘㄨㄢˋ
成语简拼 dbxc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東奔西竄
成语英文 flee in all directions
成语日文 あちこちへ逃げ回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东逃西窜”。



成语示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2回:“钱塘县派差去查过,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践踏田禾。”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钱塘县派差去查过,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践踏田禾。”


成语典故

同“东逃西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钱塘县派差去查过,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践踏田禾。” 见“东逃西窜”。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急走,跑:~跑。~驰。~突(横冲直撞;奔驰)。~流。~腾。~忙。~波(劳苦奔走)。~放(疾驰。喻气势雄伟,不受拘束)。私~(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

直往,趋向:投~。~东走。他都~六十了(将近六十岁)。 为某种目的而尽力去做:~命。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姓。

乱跑,逃走(用于敌军、匪徒、野兽等):~犯。~扰。~逃。~踞。流~。抱头鼠~。 放逐:~逐。 修改文字:~改。~定(删补改定)。点~(删减涂改)。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奔』

《唐韻》博昆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昆切,𠀤本平聲。 《說文》走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一曰趨事恐後曰奔。 《詩·周頌》駿奔走在廟。  又嫁娶而禮不備亦曰奔。 《周禮·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會男女,奔者不禁,謂不必六禮備,非淫奔也。  又凡物皆言奔。 《詩·鄘風》鶉之奔奔。 《小雅》鹿斯之奔。 《石鼓文》霝雨奔樹。 《韓愈·秋懷詩》鳴聲若有意,顚倒相追奔。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按奔言俱十三元韻,《正字通》沿《字彙》之誤,奔叶音邊,豈以言在一先韻耶。  又姓。石晉將奔洪進。  又《集韻》《韻會》𠀤方問切,音憤。覆敗也。 《李陵·與蘇武書》斬將搴旗,追奔逐北。  又《廣韻》甫悶切《集韻》《韻會》補悶切《正韻》逋悶切,𠀤本去聲。急赴也。 《釋名》變也。有急變奔赴之也。 《增韻》奔走,湊集也。  又叶於夷切,音依。 《崔亭伯七依》乃命長秋使驅獸,夷羿作虞人。騰句喙以追飛,騁韓盧以逐奔。 《說文》从夭,賁省聲,入夭部。俗省作奔。𢍃,奔本字。

『西』

《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粞。 《類篇》金方也。 《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 《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西郡。 《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西氏。 《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𤣥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𠧧。○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