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封西款


   封:封爵;款:归顺。东边封爵,西边归顺。指边境罢战,修好言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ōng fēng xī kuǎn
成语简拼 dfxk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封:封爵;款:归顺。东边封爵,西边归顺。指边境罢战,修好言和。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袁宏道《逋赋谣》:“东封西款边功多,江淮陆地生洪波,内库马价支垂尽,民因无力官奈何。”


成语典故

明·袁宏道《逋赋谣》:“东封西款边功多,江淮陆地生洪波,内库马价支垂尽,民因无力官奈何。”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闭。密~。~口。~存。~条。~贮。~面。~底。~锁。~顶。冰~雪飘。~山育林。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赏~。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侯。~君(领有封地的贵族)。~邑。~拜(拜官授爵)。~典。~建。 疆界:~疆。~域。~界。 限制:故步自~。 帝王筑坛祭天:~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一~信。 姓。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姓。

诚恳:~留。~曲(qū)(殷勤的心意)。~待。~洽(亲切融洽)。~诚。~语(恳切谈话)。 器物上刻的字,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落~(题写名字)。题~。 式样:~式。 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条~。第三条第一~。 经费,钱财:~项。~额。公~。存~。汇~。 敲打,叩:~门。~打。~塞。~关而入。 至:“绕黄山而~牛首”。 留,招待:~客。 空:“~言不听,奸乃不生”。 缓慢:~步。~~。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封』

《唐韻》府容切《集韻》《韻會》方容切,𠀤音崶。 《說文》爵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 《徐曰》各之其土也,寸守其法度也。本作封,隸作封,从圭所執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則告后土。 《註》封,土地之事也。  又《大戴禮》五十里而封。  又《前漢·𠛬法志》同十爲封,封十爲畿,畿方千里。  又封疆之官曰封人。 《周禮·地官》封人掌設王之社壝,爲畿封而樹之。  又《大司徒之職》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溝封之。 《註》封,起土界也。土在溝上謂之封,封上樹木以爲固也。  又大也。 《詩·商頌》封建厥福。 《書·舜典》封十有二山。 《孔傳》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爲其州之鎮。  又封禪,祭名。積土增山曰封,爲墠祭地曰禪。 《孝經緯》封於泰山,禪於梁甫。 《白虎通》王者封禪以告太平。金泥銀繩,封以印璽。孔子登泰山,觀易姓而王可得而數者,七十餘封是也。  又聚土曰封。 《周禮·地官·冢人》以爵等爲丘封之度與樹數。  又培也。 《吳語》封殖越國。 《註》壅本曰封。  又富厚也。 《史記·貨殖傳》無秩祿之奉,爵邑之入,而樂與之比者,命曰素封。  又凡專利自私曰封。 《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 《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封。 《鄭註》與民同財,不得障管也。  又緘也。漢制,奏事皁囊封板,以防宣泄,謂之封事。  又《前漢·平帝紀》諸乗傳者,持尺五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  又國名。 《禮·明堂位》封父龜。 《註》封父,國也。  又州名。蒼梧郡地,隋爲封州。  又姓。黃帝時有封鉅。  又賁氏改封氏。  又穿封,複姓。  又土精。 《白澤圖》物如小兒手,無指,名封。食之多力。  又封豕,大豕名。  又去聲。 《廣韻》芳用切,音葑《書·蔡仲之命》往卽乃封。徐邈讀。  又叶府良切,音方。 《韓愈·李道古銘》本支于今,其尚有封。叶下亡。封字从𡉚从寸作。

『西』

《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粞。 《類篇》金方也。 《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 《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西郡。 《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西氏。 《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𤣥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𠧧。○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款』

《唐韻》《韻會》《正韻》苦管切。 《集韻》苦緩切,𠀤音窾。 《說文》意有所欲也。 《徐鉉曰》𡪡塞也。意有所欲而猶塞,款款然也。 《謝靈運詩》語往實款然。 《註》款然,謂如其所欲。  又《博雅》誠也,愛也。 《楚辭·卜居》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註》悃悃款款,志純一也。 《後漢·卓茂魯恭傳贊》卓魯款款,情慤德滿。 《註》款款,忠誠也。  又叩也,求通也。 《晏子·雜篇》前驅款門。 《史記·商君傳》由余聞之,款關請見。 《太史公自序》重譯款塞。  又至也。 《張衡·西京賦》繞黃山而款牛首。  又留也。 《謝靈運詩》斷絕雖殊念,俱爲歸慮款。  又款曲,猶委曲也。 《後漢·光武紀》諸母相與語曰:文叔少時謹言,與人不款曲,唯直柔耳。 《謝靈運詩》辛勤風波事,款曲洲渚言。  又科也。今章疏言列款,謂科條列之。  又誌也。 《史記·封禪書》汾陽得鼎,鼎大異於衆鼎,文鏤無款識。 《前漢·郊祀志》鼎細小,又有款識。 《註》師古曰:款,刻也。識,記也。 《張世南·游宦記聞》款謂隂字,是凹入者。識謂陽字,是挺出者。 《博古圖》款在外,識在內。夏器有款無識,商器無款有識。  又空也。 《莊子·達生篇》款啓寡聞之夫。 《註》款,空也。啓,開也。如空之開,所見小也。 《爾雅·釋器》鼎款足者謂之鬲。 《疏》款,闊也。謂鼎足相去疎闊也。索隱曰:款者,空也。言其足中空也。而郭氏云鼎曲脚者,以款訓曲,故云曲脚。  又與窾同。 《史記·太史公自序》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窾言不聽,姦廼不生。 《前漢·司馬遷傳》作款。  又緩也。 《後漢·馬援傳》乗下澤車,御款段馬。 《註》款,猶緩也。言形段遲緩也。 《杜甫詩》點水蜻蜒款款飛。  又水名。在宜陽。 《水經注》款水有二源,並發而川逕引,謂之大款水也,合而東南入於洛。  又款冬,花名。 《董仲舒·答雨雹問》葶藶死於盛夏,款冬花於嚴寒。 《急就篇註》款東卽款冬,亦曰款涷,以其凌寒叩冰而生,故爲此名。  又《集韻》許斤切,音欣。人名。曹有公子款時。杜預讀。 《說文》作㱁。或从柰作歀。 《玉篇》俗作𣢾。○按舊註引款乃櫓聲,不知欸乃之欸本从矣从欠,音倚亥切,乃相應之聲,與款無取義,乃俗誤書耳。今訂正。詳七畫欸字註。𡪡字原从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