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从各方面节省。
谓从各方面节省。
郭沫若《塔·万引》:“他在这样踌蹰时,他的家计却一天一天地逼迫拢来了,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
撙、节:节省下一部分。形容处处节约。郭沫若《万引》:“他的家计却一天一天地逼迫拢来了。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 并列 指从各方面进行节省。郭沫若《塔·万引》:“他在这样踌蹰时,他的家计却一天一天地逼迫拢来了,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地还能勉强维持着。”※撙,不读作zūn。△褒义。多用于节俭方面。
裁减,节省:从这笔钱里~出一部分来干别的。~节(从全都财物里节省下一部分)。~诎(节制,谦逊)。 勒住:“伏轼~衔,横历天下”。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姓。
《唐韻》茲損切《集韻》《韻會》《正韻》祖本切,𠀤尊上聲。 《廣韻》挫趨也。 《增韻》裁抑也。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註》撙,猶趨也。 《疏》節法度也,言恆趨於法度也。 《戰國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 《註》撙,挫也,猶頓銜勒也。 又撙撙,聚貌。 《揚雄·甘泉賦》齊總總以撙撙,其相膠葛兮。或作繜。通作僔。 又作𠟃。
『西』《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粞。 《類篇》金方也。 《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 《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西郡。 《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西氏。 《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𤣥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𠧧。○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