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浙三黄


   指 黄宗羲 及其弟 宗炎 、 宗会 。 黄 氏系 浙东 馀姚 人,故称。《清史稿·儒林传一·黄宗羲》:“故 蕺山 弟子如 祁 章 诸子皆以名德重,而御侮之功,莫如 宗羲 。弟 宗炎 、 宗会 ,并负异才,自教之,有‘东浙三黄’之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ōng zhè sān huáng
成语简拼 dzsh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 黄宗羲 及其弟 宗炎 、 宗会 。 黄 氏系 浙东 馀姚 人,故称。《清史稿·儒林传一·黄宗羲》:“故 蕺山 弟子如 祁 章 诸子皆以名德重,而御侮之功,莫如 宗羲 。弟 宗炎 、 宗会 ,并负异才,自教之,有‘东浙三黄’之目。”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江〕a.古水名,今中国钱塘江及其上流的总称。亦称“渐江”、“之江”、“曲江”;b.省名,位于中国东部。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 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老(黄帝和老子)。炎~子孙。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了。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浙』

《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𠀤音折。江名。 《說文》江水東至會稽山隂,爲浙江。 《史記·秦始皇紀》至錢塘,臨浙江。 《註》浙者,折也。蓋取其潮出海,曲折而倒流也。  又水名。 《水經注》浙水出浙縣西北弘農盧氏縣大蒿山。  又《廣韻》浙米也。 《類篇》一曰汰也。  又《集韻》征例切,音制。通作淛。亦作制。義同。  又《集韻》或作漸。 《水經》漸江,卽浙江也。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