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迁徒。到处漂泊,迁徒不定。比喻生活不安定,到处迁徒。
徒:迁徒。到处漂泊,迁徒不定。比喻生活不安定,到处迁徒。
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几年间东漂西徒,今日里天教重会,大海船头,果有相撞时。”
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几年间东漂西徒,今日里天教重会,大海船头,果有相撞时。”
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浮。~流。~没(mò)。~移。~泊(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亦作“飘泊”)。~零。~沦。~游。~萍。
用水加药品使物品退去颜色或变白:~白。~染。 用水冲去杂质:~洗。
〔~亮〕a.好看,如“长得~~”;b.出色,如“这件事办得~~”。 方言,事情、账目等落空:那事没什么指望,~了。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姓。
步行:~步。~涉。 空:~手。 白白地:~然。~劳无益。 只;仅仅:家~四壁。 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 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
《唐韻》匹消切《集韻》《韻會》《正韻》紕招切,𠀤音飄。 《說文》漂,浮也。 《書·武成》血流漂杵。 又動也。 《前漢·中山靖王傳》衆煦漂山。 又與飄同。 《詩·鄭風》風其漂女。 《傳》漂猶吹也。 又漂漂,高飛貌。 《賈誼·弔屈原賦》鳳漂漂其高逝。 又寒也。 《馬融·長笛賦》正瀏漂以風洌。 《註》瀏漂,淸涼貌。 又《杜篤·論都賦》漂槩朱崖。 《註》漂槩,謂摩近之也。 又《集韻》𤰞遙切,音猋。與瘭同。疽病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匹妙切,音剽。水中擊絮也。 《史記·淮隂侯傳》竟漂數十日。 《集韻》或作𣿖。 又水名。 《山海經》隗山南有山,漂水出焉。 《註》漂,音票。 又漂撇,餘響少騰相擊之貌。 《王褒·洞簫賦》吟氣遺響,聯緜漂撇。 又《集韻》匹沼切,音縹。義同。 又浮也。 《說文》本作𤄚。 《廣韻》亦作𣻔。
『西』《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粞。 《類篇》金方也。 《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 《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西郡。 《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西氏。 《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𤣥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𠧧。○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徒』《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塗。 《說文》本作𨑒。步行也。 《易·賁卦》舍車而徒。 又步卒也。 《詩·魯頌》公徒三萬。 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 《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 《詩·小雅》徒御不驚。 又《玉篇》衆也。 《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 《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又《廣韻》空也。 《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 《註》空手執也。 又《廣雅》徒,袒也。 《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又《正韻》但也。 《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又《廣韻》黨也。 《張衡·思𤣥賦》朋精粹而爲徒。 又弟子曰徒。 《論語》非吾徒也。 《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又《廣韻》徒隷也。 《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又司徒,官名。 《書·舜典》汝作司徒。 《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又丹徒,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 《註》卽春秋云朱方也。 《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又罪名。 《唐書·𠛬法志》用𠛬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又申徒,登徒,司徒,𠀤複姓。 《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 《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 《註》登徒,姓也。 《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又叶唐何切,音駝。 《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