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穿西撞


   同“东奔西撞”。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ōng chuān xī zhuàng
成语注音 ㄉㄨㄥ ㄔㄨㄢ ㄒ一 ㄓㄨㄤˋ
成语简拼 dcx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東穿西撞
成语英文 flee in all direction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东奔西撞”。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隋唐演义》第二六回:“次日进城中访察……亦不晓得那张善士住在何处,东穿西撞,但闻街谈巷语,东一堆西一簇,说某家送了几千两,某家送了几百两。”


成语典故

同“东奔西撞”。《隋唐演义》第二六回:“次日进城中访察……亦不晓得那张善士住在何处,东穿西撞,但闻街谈巷语,东一堆西一簇,说某家送了几千两,某家送了几百两。” 见“东奔西撞”。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破,透:~透。揭~。~窬(钻洞和爬墙,指盗贼)。~凿。 通过,连通:~过。~行(xíng )。 着(zhuó)衣服鞋袜:~衣。~鞋。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姓。

冲打,碰击:~钟。~车。~击。顶~。冲~。 碰见,无意中遇到:~见。 试探:~大运(碰运气)。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緣切,音川。 《說文》通也,穴也。 《詩·召南》誰謂䑕無牙,何以穿我屋。 《前漢·食貨志》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 《註》本皆荒梗,始開通之,故言穿。  又《增韻》委曲入也,鑽也,鑿也。 《前漢·溝洫志》穿渠漑田。  又《廣韻》孔也。 《史記·鄧通傳》孝文夢欲上天,有一黃頭郞從後推之,上顧見其衣裻帶後穿。 《後漢·耿恭傳》衣屨穿決。  又國名。 《爾雅·釋地八狄疏》六曰穿胷。  又《本草》百穿,蜂房也。  又《拾遺記》江東謂正月二十日爲天穿日,用紅縷繫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  又《廣韻》尺絹切《集韻》《韻會》《正韻》樞絹切,𠀤音釧。貫也。 《前漢·司馬遷傳》貫穿經傳。  又叶樞倫切,音春。 《揚雄·長楊賦》逮至聖文,隨風乗流,方垂意於至寧,躬服節儉,綈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無文。 《註》寧,讀近寅。穿,樞倫切。  又《韻會小補》於權切,音淵。火起貌。

『西』

《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粞。 《類篇》金方也。 《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 《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西郡。 《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西氏。 《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𤣥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𠧧。○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撞』

《唐韻》宅江切《集韻》《韻會》傳江切,𠀤音幢。 《說文》丮擣也。 《廣韻》突也。  又擊也。 《禮·學記》善待問者如撞鐘。 《戰國策》迫則杖戟相撞。 《註》手擣也。 《前漢·樊噲傳》持盾直撞入立帳下。 《註》謂以盾撞擊人。 《韓愈詩》文章自娛戲,金石日擊撞。  又《唐韻》直降切《集韻》《韻會》丈降切,𠀤幢去聲。義同。 《魏志·杜襲傳》萬石之鍾,不以莛撞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