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入律


   谓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ōng fēng rù lǜ
成语注音 ㄉㄨㄥ ㄈㄥ ㄖㄨˋ ㄌㄩˋ
成语简拼 dfrl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東風入律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


成语示例


而玉環楛矢,夷裘风驾,南翚表贶,东风入律,光乎上德,奚远弗臻。 ★《晋书·地理志上》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海内十洲记·聚窟洲》:“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品,连月不散者,当知中国时有好道之君。”


成语典故

春风和煦,律韵调协。用以赞颂太平盛世,万事和顺。《晋书.地理志上》:“而玉環楛矢,夷裘风驾,南翚表贶,东风入律,光乎上德,奚远弗臻。” 主谓 孟春时节,气候温和。《晋书·地理志》:“南翚表贶,~。”△多用于气候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进,由外到内:进~。~梦。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 约束:~己。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入』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𠀤任入聲。 《說文》內也。 《玉篇》進也。 《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 《檀弓》孟獻子𧝓比御而不入。 《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 《定六年》於越入吳。 《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 《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律』

《唐韻》呂戌切《集韻》《韻會》《正韻》劣戌切,𠀤音嵂。 《玉篇》六律也。 《廣韻》律呂也。 《說文》均布也。十二律均布節氣,故有六律,六均。 《爾雅·釋器》律謂之分。 《註》律管,所以分氣。 《前漢·律歷志》律有十二,陽六爲律,隂六爲呂,黃帝之所作也。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爲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爲律本。 《後漢·律曆志》殿中𠋫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𠋫,靈臺用竹律六十𠋫日如其曆。 《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又用玉。漢末以銅爲之。 《書·舜典》同律度量衡。 《禮·王制》考時月,定日同律。  又《爾雅·釋詁》法也。  又常也。 《註》謂常法。 《正韻》律呂萬法所出,故法令謂之律。 《管子·七臣七主篇》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 《釋名》律,累也。累人心,使不得放肆也。 《左傳·桓二年》百官於是乎咸懼,而不敢易紀律。  又軍法曰律。 《易·師卦》師出以律。  又𠛬書曰律。 《前漢·𠛬法志》蕭何攟摭秦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 《晉書·𠛬法志》秦漢舊律起自李悝。悝著網捕二篇,雜律一篇。  又以其律具其加減,是故所著六篇而已。  又爵命之等曰律。 《禮·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 《疏》律卽上公九命,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之等,是也。  又《爾雅·釋言》述也。 《禮·中庸》上律天時。  又《爾雅·釋言》銓也。所以銓量輕重。  又理髮曰律。 《荀子·禮論篇》不沐則濡櫛,三律而止。 《註》律,理髮也。  又詩律。 《杜甫·遣悶詩》晚節漸於詩律細。  又戒律。 《佛國記》法顯慨律藏殘缺,於是以弘始二年至天竺,尋求戒律。  又《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 《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又斛律,耶律,𠀤複姓。 《姓譜》斛律,代人,世爲部落統軍,號斛律部,因氏焉。耶律,遼之後。  又《韻補》與嵂通。 《詩·小雅》南山律律。 《司馬相如·大人賦》徑入雷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