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厢:双方;情愿:心里愿意。两方都愿意;互不勉强。也作“两相情愿”。
明·施耐庵《水浒》:“智深大笑道:‘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厢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见“两相情愿”。张一弓《张铁匠的罗曼史》:“张铁匠大步跨出屋门,“我说孩儿他舅,我跟腊月可是~的!”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东~房。西~房。 边,方面:这~。 靠近城的地区:城~。关~。 戏院或影院里特别隔开的座位:包~。 车里容纳人或货的地方:车~。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绪。~怀。~操。~谊。~义。~致。~趣。~韵。性~。~愫(真情实意)。~投意合。~景交融。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人。~书。~侣。~诗。殉~。~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欲。发~期。 私意:~面。说~。 状况:实~。事~。国~。~形。~势。~节。
《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正韻》慈盈切,𠀤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 《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 《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 《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 《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又情,實也。 《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又叶慈良切,音牆。 《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𥦬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 《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
『愿』《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𠀤音願。 《說文》謹也。 又愨也,善也。 《書·臯陶謨》愿而恭。 又與原通。 《論語》鄕原,德之賊也。 《朱傳》原,與愿同。 又《集韻》愚袁切,音元。 《周禮·秋官·大司𡨥》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虞怨切,𠀤音愿。 《說文》大頭也。 又《爾雅·釋詁》思也。 《疏》欲思也。 《廣雅》欲也。 《書·大禹謨》敬修其可願。 又《正韻》顗望也。 《禮·少儀》不願于大家。 《疏》謂見彼富大不可願效之也。 又羡慕也。 《禮·祭義》國人稱願肰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謂孝也已。 又每也。 《詩·邶風》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傳》願,每也。 《疏》每有所言,思此二子,中心養養然不知所定。 又《集韻》五遠切,音阮。面短貌。 又叶上聲。 《詩·鄭風》有美一人,淸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又《劉向·九歎》河水淫淫,情所願兮。顧瞻郢路,終不返矣。◎按願字去聲,亦叶上聲。至訓面短,則止有阮字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