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 西周 时 楚 国君 熊渠 、 春秋 时 楚 大夫 养由基 、 西汉 名将 李广 等人力大善射的故事。相传他们射箭中石,箭头竟没入石中。事分别见《吕氏春秋·精通》、《韩诗外传》卷六、《史记·李将军列传》。 清 邓显鹤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
指 西周 时 楚 国君 熊渠 、 春秋 时 楚 大夫 养由基 、 西汉 名将 李广 等人力大善射的故事。相传他们射箭中石,箭头竟没入石中。事分别见《吕氏春秋·精通》、《韩诗外传》卷六、《史记·李将军列传》。 清 邓显鹤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
源见“射石饮羽”。形容力大善射。清 邓显鹤《例授修职郎岁贡生邹君墓志铭》:“君试日,以‘中石饮羽’命题,备举熊渠、养由基、李广三事。”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特指“中国”:~式。~文。 适于,合于:~看。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受到,遭受:~毒。~计。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鸩止渴。 指可喝的东西:冷~。~料。~食。 含忍:~恨。~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隐没(mò):~羽。
给牲畜水喝:~马。~牛
鸟的毛:~毛。~绒。~书。~衣。~扇。~族(指鸟类)。~旗。~檄(羽书)。 鱼类或昆虫的翅膀,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翼。~翰(翅膀)。~士(a.会飞的仙人;b.道士)。 箭上的羽毛,借指箭:~猎。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6”。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忠。 《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 《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 《註》舉中氣也。 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又中央,四方之中也。 《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 《註》洛爲天地之中。 《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又正也。 《禮·儒行》儒有衣冠中。 《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 《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又心也。 《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又內也。 《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又《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又半也。 《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 《魏志·管輅傳》鼓一中。 《註》猶言鼓一半也。 又成也。 《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 《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又滿也。 《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 《註》謂滿二千石也。 《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又穿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 《註》謂穿之也。 又盛算器。 《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 《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又《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又俚語。以不可爲不中。 《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又《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又姓。漢少府卿中京。 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 《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又著其中曰中。 《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又要也。 《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又應也。 《禮·月令》律中大簇。 《註》中猶應也。 又合也。 《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又《類篇》《正韻》𠀤直衆切。與仲通。 《禮·月令》中呂,卽仲呂, 又讀作得。 《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 《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又《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 《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又叶諸仍切,音征。 《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𤇏。 《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 《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 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石』《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碩。 《增韻》山骨也。 《釋名》山體曰石。 《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 《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 《書·益稷》擊石拊石。 《註》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 《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 《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 《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 《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 《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石。 《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又官祿秩數稱石。 《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 《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 《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石。 《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 《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 《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禮·月令》仲春鈞衡石。 《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 《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 《左傳》衞大夫石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 《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叶石若切,音杓。 《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 《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羽』《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禹。 《說文》鳥長毛也。 《廣韻》鳥翅也。 《易·漸卦》其羽可用爲儀。 《書·禹貢》齒革羽毛。 《傳》羽,鳥羽。 《周禮·天官·庖人》冬行鱻羽。 《註》羽,鴈也。 又《地官·司徒》宜羽物。 《註》翟雉之屬。 《禮·月令》其蟲羽。 《註》象物从風鼓葉,飛鳥之屬。 又五聲之一。 《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 又《大司樂》凡樂,圜鐘爲宮,黃鐘爲角,大簇爲徵,姑洗爲羽。 《註》凡五聲,宮之所生,濁者爲角,淸者爲徵羽。 《禮·月令》其音羽。 《註》羽數四十八,屬水者,以爲最淸物之象也。 又《樂記》宮爲君,商爲臣,角爲民,徵爲事,羽爲物。 《前漢·律歷志》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 又舞者所執也。 《書·大禹謨》舞幹羽於兩階。 《傳》羽,翳也,舞者所執。 《周禮·地官·舞師》敎羽舞。 《註》羽,析白羽爲之,形如帗也。 《左傳·隱五年》初獻六羽。公問羽數于衆,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六,大夫四。 又山名。 《書·舜典》殛鯀於羽山。 《傳》羽山,東裔在海中。 又《禹貢》蒙羽其藝。 《疏》羽山,在東海祝其縣南。 《史記·五帝紀註》羽山,在沂州臨沂縣界。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其南有衆星,曰羽林天軍。 《註》羽林三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壘辟南,天軍也。 又官名。 《前漢·百官志》期門羽林。 《註》師古曰:羽林,亦宿衛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說羽,所以爲王者羽翼也。 又姓。 《左傳·襄三十年》羽頡出奔晉。 又《山海經》羽民國,其人長項,身生羽。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遇切,音雩。義同。 又《集韻》《類篇》𠀤後五切,音戸。緩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五分其長,而羽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