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筋多力


   丰:丰满,丰实;筋: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多:多余。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ēng jīn duō lì
成语注音 ㄈㄥ ㄐ一ㄣ ㄉㄨㄛ ㄌ一ˋ
成语简拼 fjdl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豐筋多力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丰:丰满,丰实;筋: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多:多余。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无名氏《宣和书谱》:“三国之初,字学缺然不讲,繇于是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


成语典故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一.晋卫夫人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卫夫人,晋人,名卫铄,字茂猗,工书,隶书尤善,师钟繇。她曾说书法要多力而丰筋。后遂以“丰筋多力”形容书法笔力矫健。 《宣和书谱四.唐韵上下》:“(钟)繇于是时不溺流俗,杰然追古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 见“多力丰筋”。《宣和书谱》:“三国之初,字学缺然不讲,……而议者谓其~,有云游雨骤之势。”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肌肉的俗称:~力。~肉。~疲力尽。 肌腱或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骨。~道(“道”读轻声)。蹄~。 可见的皮下静脉的俗称:~络。~脉。青~暴露。 像筋的东西:钢~。橡皮~儿。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年。~姿。~层次。~角度。~难(nàn )兴(xīng )邦。~~益善。~行不义必自毙。 数目在二以上:~年生草。~项式。~义词。~元论。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余。一年~。 过分,不必要的:~嘴。~心。~此一举。 相差的程度大:好得~。 表示惊异、赞叹:~好。 表示某种程度:有~大劲儿使~大劲儿。 表疑问:有~大呢?~会儿? 姓。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丰』

《集韻》符風切,音馮。丰茸,草盛貌。 《說文》从生,上下達也。 《徐曰》艸之生,上盛者,其下必深根也。毛氏曰:凡邦夆峰豐等字从此。  又容色美好貌。 《詩·鄭風》子之丰兮。 《六書正譌》俗作丰,上畫从丿者,非。 《唐韻》敷戎切《集韻》《韻會》敷馮切,𠀤音酆。 《說文》豆之豐滿者也。一曰器名,鄕飮酒有豐侯,亦謂之廢禁。 《陸佃云》似豆而𤰞。 《海錄碎事》《射禮》:置豐於西階。古豐國之君以酒亡國,故以爲罰爵,圖其人形於下寓戒也。 《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 《註》將飮不勝者,設豐所以承其爵也。 《疏》按《燕禮》君尊有豐,此言承爵豐,則兩用之。  又《玉篇》大也。 《廣韻》多也。 《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豐。 《書·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 《疏》謂犧牲禮物多也。 《楚語》彼若謀楚,其必有豐敗也哉。 《註》大也。 《揚子·方言》凡物之大貌曰豐。  又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人。燕記曰:豐人杼首。杼首,長首也。  又《廣韻》茂也,盛也。 《詩·小雅》在彼豐草。 《傳》豐,茂也。 《楚語》夫事君者,不以豐約舉。 《註》豐,盛。約,衰也。  又猶厚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原隰,其民豐肉而庳。  又歲熟曰豐。 《詩·周頌》豐年多黍多稌。 《公羊傳·桓三年》大有年何,大豐年也。 《註》謂五穀皆大成熟。  又《博雅》雲師謂之豐隆。一曰雷師也。 《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 《淮南子·天文訓》季春三月,豐隆乃出。 《註》雷也。  又豐席。 《孔安國·書傳》豐,莞也。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爲莞,用之爲席。鄭康成曰:刮凍竹席也。  又豐本,韭別名。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韭曰豐本。 《註》其根本茂盛也。  又地名。 《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 《傳》文王舊都在京兆鄠縣,今長安縣西北是也。通作酆。  又水名。 《詩·大雅》豐水東注。 《後漢·郡國志註》豐水出鄠南山豐谷,北入于渭。通作灃。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豐縣,屬沛郡。  又州名。古太原郡,宋置豐州。  又陝西,隋置豐州。  又山名。豐山,在滁州南二里許,上有豐樂亭。見《歐陽修記》。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𨻰豐,帝嚳妃,生堯。 《師古曰》卽𨻰鋒也。  又姓。 《廣韻》鄭穆公子豐之後。  又複姓。豐將氏。見《潛夫論》。  又叶敷文切,音分。 《蔡邕·𥓓》民安物豐。上叶綏我荆衡,下叶以紀洪勳。  又叶敷康切,音芳。 《韓愈·歐陽生哀辭》友則旣獲兮,祿實不豐。以志爲養兮,何有牛羊。

『筋』

《廣韻》《集韻》《韻會》舉欣切《正韻》居銀切,𠀤音斤。 《說文》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 《禮·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周禮·天官·醫師》凡藥以辛養筋。 《釋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 《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又竹名。 《戴凱之·竹譜》筋竹,長二丈許,圍數寸,至堅利,南土以爲矛。其筍未成竹時,堪爲弩絃。  又藥名。 《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韻》渠焉切,音乾。大腱也。 《篇海》俗作䈥。

『多』

《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𠀤朵平聲。 《爾雅·釋詁》衆也。 《詩·小雅》謀夫孔多。 《增韻》不少也。 《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 《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  又勝也。 《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 《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 《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又刻求也。 《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又稱美也。 《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 《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  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  又荒俗呼父爲阿多。 《唐書·德宗紀》正元六年,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又姓。漢多軍,多卯,宋多岳。  又梵語吃栗多,華言賤人。底栗多,華言畜生。  又樹名。貝多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冬不凋,見《酉陽雜俎》。  又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株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采用之。見《西域記》。  又叶都牢切,音刀。 《蘇轍·巫山廟詩》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下麥熟可作醪。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多。  又《詩·魯頌》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旣多。 《正字通》朱傳,犧,虛宜虛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當何二反。字彙專叶音趨,不知詩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虛宜切之犧,牛奇切之宜,則當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貲。若从下多字叶,則犧叶虛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韻止攝,一在歌韻果攝,《字彙》叶逡須切,音趨,錯入虞韻遇攝,《正字通》譏《字彙》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錯入虞韻,幷不知一反也。 《說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

『力』

《唐韻》《集韻》《韻會》𠀤林直切,陵入聲。 《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 《增韻》筋,力氣所任也。 《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 《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 《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 《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註》師古曰:力,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註》力,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 《註》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 《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又爲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 《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 《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