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脱逃


   脱:离开。临到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指贪生怕死;没有胆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ín zhèn tuō táo
成语注音 ㄌ一ㄣˊ ㄓㄣˋ ㄊㄨㄛ ㄊㄠˊ
成语正音 “脱”,不能读作“tuì”。
成语简拼 lztt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臨陣脱逃
成语英文 desert in face of a battle
成语俄文 дезертировать в бою(трусить в самую решающую минуту)
成语日文 出陣(しゅつじん)まぎわに脱走(だっそう)する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脱:离开。临到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指贪生怕死;没有胆量。




成语示例


一有义务劳动,他就临阵脱逃,不是有事,就是有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成语典故

临到上阵作战时却逃跑了。指事到临头,反而退缩逃避。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免其怨乎?”夏衍《心防》三幕:“临危受命于先,哪儿能临阵脱逃于后。” 连动 到了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比喻关键时刻畏缩逃避。张洁《方舟》:“恰巧那日荆华头痛,本来准备请病假的,但她觉得,那样做似乎有~的意味,因此便留了下来。”△贬义。用于处事方面。→临敌卖阵 ?挥戈反日 勇往直前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线。~势。严~以待。 战场:~地。~亡。冲锋陷~。 量词,指事情或动作经过的段落:~发。~痛。下了一~雨。

离开,落掉:~产。~发(fà)。~节。~离。~落。~贫(摆脱贫困)。~稿(完成著作)。~手。摆~。挣~。临阵逃~。 遗漏:~漏。~误。~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 取下,除去:~下。~帽。~氧。~脂。~胎换骨。 倘若,或许:~有不测。 轻慢:~略(放任,不拘束)。~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轻率,不持重,放荡)。 姓。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跑。~敌。~匿。~遁。~逸。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避。~难(nàn )。~汇。~税。~世(避世)。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刀切,音陶。 《說文》亡也。 《書·牧誓》乃惟四方,多罪逋逃。 《註》謂有罪逃亡之人也。  又《廣韻》避也,去也。 《史記·吳世家》季札讓逃去。 《註》謂讓位而逃也。 《後漢·謝該傳》良才抱璞而逃,所謂往而不返者也。  又通作跳。逸去也。 《史記·高祖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 《註》跳,音逃。 《前漢·燕王澤傳》跳驅至長安。  又叶田黎切,音題。 《劉歆·列女贊》衞君不聽,後果遁逃。許不能救,女作載馳。 《集韻》逃,俗作迯,非是。𨒽,古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