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难苟免


   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ín nàn gǒu miǎn
成语注音 ㄌ一ㄣˊ ㄋㄢˋ ㄍㄡˇ ㄇ一ㄢˇ
成语简拼 lngm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臨難苟免
成语英文 shrink in face of disaster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


近义词




成语示例


金·王若虚《臣事实辨中》:“靓身为军师,而临难苟免,又劝主帅俱亡,不忠甚矣。”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成语典故

苟:苟且。面临危难苟且求得幸免。《周书.李远传》:“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 连动 谓遇到危难苟且偷生。语本《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金·王若虚《臣事实辨中》:“靓身为军师,而~,又劝主帅俱亡,不忠甚矣。”△贬义。 用于形容气节。?临难不苟 临危不苟临危不顾 临难如归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姑且,暂且:~安。~延残喘。~且。 马虎,随便:~得。~合。不敢~同。 如果,假使:~非其人。“~富贵,无相忘”。 姓。

去掉,除掉:~除。~税。~费。~官。~检。罢~。豁~。 不被某种事物所涉及:避~。~疫。~不了。在所难~。 不可,不要:闲人~进。 古同“勉”,勉励。 古同“娩”,分娩。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免』

《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美辨切,𠀤音勉。 《玉篇》去也,止也,脫也。 《增韻》事不相及也。 《正譌》从兔而脫其足。 《前漢·賈誼傳》免起阡陌之中。 《註》師古曰:免者,言免脫徭役也。  又《廣韻》黜也。 《韻會》縱也。 《前漢·文帝紀》遂免丞相勃,遣就國。  又姓。 《韻會》衞大夫免餘。  又《集韻》武遠切,音晚。默也。  又《集韻》無販切,音萬。喪冠也。春秋傳,𨻰侯免擁社。徐邈讀。  又《正韻》文運切,音問。娩生子也。  又喪禮,去冠括髮也。 《通雅》禮記云:公儀仲子之喪,檀公免焉。 《註》兔音問,別作絻。  又物之鮮者爲免。 《禮·內則》菫荁枌楡免薧。 《註》免新鮮者,薧乾𨻰者。言菫荁枌楡,或用新,或用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