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牲之石


   指祠庙或墓前所立的碑。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既卒事,顾丽牲之石,宜有刊纪,乃俾家老,授其牒于所知云。” 清 钱谦益 《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铭》:“先公墓木拱矣,有丽牲之石在,惟夫子哀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ì shēng zhī shí
成语简拼 lsz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祠庙或墓前所立的碑。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既卒事,顾丽牲之石,宜有刊纪,乃俾家老,授其牒于所知云。” 清 钱谦益 《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铭》:“先公墓木拱矣,有丽牲之石在,惟夫子哀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家畜:~口。~灵。~畜。 古代特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献~。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丽』

《集韻》麗古作丽。註詳鹿部八畫。 《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𠀤音隷。 《說文》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 《師古註》行步進止貌。  又《玉篇》偶也。 《易·兌卦》麗澤兌。 《註》麗,猶連也。 《周禮·夏官·校人》麗馬一圉。 《註》兩馬也。 《又》束帛麗皮。 《註》兩皮也。 《史世紀》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 《釋義》麗,偶數也。  又《玉篇》好也。 《廣韻》美也。 《楚辭·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又《前漢·東方朔傳》以道德爲麗。  又《玉篇》數也。 《詩·大雅》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又《廣韻》著也。 《左傳·宣十二年》射糜麗龜。 《註》麗,著也。  又《正韻》附也。 《易·離卦》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又《禮·王制》郵罰麗于事。 《註》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又繫也。 《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于𥓓。 《註》麗,猶繫也。  又《玉篇》華綺也。 《正韻》華也。 《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 《韓詩外傳》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又《玉篇》施也。 《書·多方》不克開于民之麗。 《傳》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麗,施也。言昏昧。  又《正韻》光明也。  又地名。 《左傳·成十三年》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 《註》侯麗,秦地。  又《前漢·地理志》樂浪郡華麗縣。  又與欐同。屋棟也。 《列子·力命篇》居則連麗。  又麗譙,高樓也。 《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 《前漢·陳勝傳註》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又梁麗,車名。 《莊子·秋水篇》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魚麗,陣名。 《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又《正韻》小舟也。  又姓,見《姓苑》。  又複姓。 《左傳·成十七年》晉厲公游于匠麗氏。  又《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𠀤音離。 《釋名》麗,離也。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又高麗,國名。 《魏志》高句麗,在遼東之東。 《前漢書》作高句驪。  又山名。 《史記·黥布傳》布故麗山之徒也。或作驪。  又與鸝同。 《張衡·東京賦》麗黃嚶嚶。 《註》𪁐麗古字通。  又《集韻》憐題切,音黎。義同。  又《集韻》里弟切,音禮。蕭該說,彭蠡,澤名。古作彭麗。  又力智切,音詈。美也。  又《類篇》山宜切,音釃。㭊也。  又《集韻》郞狄切,音歷。縣名。 从丽,俗从兩日,非。 《六書正譌》丽,古麗字。相附之形,借爲伉麗。俗別作儷。

『牲』

《唐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𠀤音生。 《說文》牛全完。从牛,生聲。 《易·萃卦》用大牲吉。 《書·微子》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 《傳》色純白曰犧,體完曰牷,牛羊豕曰牲,器實曰用。 《疏》經傳多言三牲,知牲是牛羊豕也。 《周禮·天官·膳夫》膳用六牲。 《註》馬牛羊豕犬雞也。  又《庖人註》六畜,六牲也。始養之曰畜,將用之曰牲。 《春秋·僖三十一年》四卜郊,不從,乃免牲。 《左傳》牛卜日曰牲。 《註》旣得吉日,則牛改名曰牲。  又叶倉經切。 《班固·東都賦》薦三犧,效五牲。禮神祇,懷百靈。◎按周禮秋官典客云:上公牲三十有六。註云:牲當爲腥,聲之誤也。釋文依註音星,蓋周禮本當作腥,誤作牲。鄭註明言其誤。正韻引此,另音星,非是。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石』

《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碩。 《增韻》山骨也。 《釋名》山體曰石。 《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 《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 《書·益稷》擊石拊石。 《註》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 《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 《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 《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 《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 《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石。 《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又官祿秩數稱石。 《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 《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 《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石。 《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 《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 《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禮·月令》仲春鈞衡石。 《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 《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 《左傳》衞大夫石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 《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叶石若切,音杓。 《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 《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