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偏补弊


   弊:弊端,毛病。指出偏差疏漏,补救缺点错误。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ǔ piān bǔ bì
成语简拼 jpbb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弊:弊端,毛病。指出偏差疏漏,补救缺点错误。


成语示例


只举偏补弊,防微杜渐,销患于冥冥,若待显著而后治之,则难矣。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七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举偏而补弊,盖自舜之命夔已如此。”


成语典故

连动 指出偏差不足,及时进行改正补救。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子温而厉章》:“举偏而补弊,盖自舜之命夔已如此。”△常用于对错误缺点能及时发现进行补救。→补偏救弊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发起,兴办:~义。~办。创~。 提出:~要。~例。 推选,推荐:推~。荐~。 全:~国。~世。~家。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 攻克:“一战而~鄢、郢”。

歪,不在中间:~斜。~离。~旁。~僻。~远。~锋(a.书法上指用毛笔时笔锋斜出的笔势;b.泛指做文章从侧面着手的方法)。不~不倚。 不全面,不正确:~爱。~见。~激。~狭。~执。~废。~颇。~听~信。 与愿望、预料或一般情况不相同:~~。~巧。 谦辞,向人称自己已用过茶饭等:我~过了,您请吃吧。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葺。亡羊~牢。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充。贴~。~习。滋~。 益处:不无小~。于事无~。

欺蒙人的坏事:作~。营私舞~。 害处,与“利”相对:~病。~端。~害。~政。利~。兴利除~。 败,疲困。 古同“蔽”,隐蔽。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偏』

《唐韻》芳連切《集韻》《韻會》《正韻》紕延切,𠀤音篇。頗也,側也。 《書·洪範》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又中之兩旁曰偏。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  又屬也。 《左傳·襄三年》君子謂祁奚于是能舉善矣,舉其偏不爲黨。  又《周禮·夏官》疏:五十人爲偏。  又《司馬法》車戰,二十五乗爲偏。詳前伍字註。  又偏枯。 《荀子·非相篇》禹跳湯偏。 《鄭註》湯半體枯。  又姓。漢偏呂。見《史游急就章》。  又偏翩篇古通用。 《易·泰卦》翩翩不富以其鄰。陸德明作篇篇。古文作偏偏。

『弊』

《廣韻》《集韻》《韻會》𠀤毗祭切,音幣。與𡚁同。 《廣韻》惡也。 《前漢·元帝紀》重以周秦之弊。  又《廣韻》困也。 《後漢·耿弇傳》軍士疲弊。  又《玉篇》壞也,敗也。 《史記·倉公傳》脈法曰:不平不鼓形弊。 《揚雄·逐貧賦》禮薄義弊。  又《玉篇》頓仆也。 《周禮·天官·獸人》及弊田,令禽註于虞中。 《註》弊,仆也。  又弊弊,經營貌。 《莊子·逍遙遊》弊弊然以天下爲事。  又《集韻》《韻會》𠀤必袂切,音𡚁。 《集韻》斷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八曰官計,以弊邦治。 《註》弊,斷也,所以斷羣吏之治。  又《韻補》筆別切,音鼈。 《淮南子·俶眞訓》不與物相弊摋。 《註》弊摋,猶雜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