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扣额


   举:抬;扣:敲击。抬起头来拍击额头,表示气愤已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ǔ shǒu kòu é
成语注音 ㄐㄨˇ ㄕㄡˇ ㄎㄡˋ ㄜˊ
成语简拼 jske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舉手扣額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举:抬;扣:敲击。抬起头来拍击额头,表示气愤已极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洪迈《夷坚丁志·永宁庄牛》:“民泣清不悛,但时举手扣额,诉于天地。”


成语典故

连动 抬手拍着额头。形容偶遇好事而深感庆幸。宋·洪迈《夷坚丁志·永宁庄牛》:“秦氏建康永宁有牧童桀横,常骑巨牛纵食人禾麦。民泣请不悛,但时~,诉于天地。”△常用于庆幸希望能够得以实现时的举止。也作“举手加额”、“举手相庆”、“举首加额”。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发起,兴办:~义。~办。创~。 提出:~要。~例。 推选,推荐:推~。荐~。 全:~国。~世。~家。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 攻克:“一战而~鄢、郢”。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拿着:人~一册。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小巧易拿的:~枪。~册。

(②釦)

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头。~角(jiǎo )。 牌匾:门~。匾~。 规定数量:~数。~外。定~。余~。超~。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手』

《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 《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 《師古註》及掌謂之手。 《易·說卦》艮爲手。 《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 《禮·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執器亦曰手。 《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 《註》言手擊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 《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又叶賞呂切,音黍。 《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又叶矧視切,音矢。 《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又《說文》拳也。 《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

『扣』

《唐韻》苦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丘𠋫切,𠀤音𡨥。擊也。 《晉書·張華傳》吳郡臨平岸,出一石鼓,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爲魚形,扣之則鳴矣。  又《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后切,𠀤音口。義同。  又《說文》牽馬也。 本作𢼒。通作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