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莛扣钟


   犹言以莛撞钟。 卷盦 《<蔽庐丛志>序》:“升 公干 之堂,不免举莛扣鐘;拟 郊 岛 之诗,或至寒瘦成槁。”参见“ 以莛撞鐘 ”。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ǔ tíng kòu zhōng
成语简拼 jtkz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言以莛撞钟。 卷盦 《<蔽庐丛志>序》:“升 公干 之堂,不免举莛扣鐘;拟 郊 岛 之诗,或至寒瘦成槁。”参见“ 以莛撞鐘 ”。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连动 用草的根茎来敲大钟。比喻小才大用,徒劳无功。卷庵《蔽庐丛志序》:“升公干之堂,不免~,拟郊岛之诗,或至寒瘦成槁。”△贬义。多用于表示才能微小,难担重任。→小才大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发起,兴办:~义。~办。创~。 提出:~要。~例。 推选,推荐:推~。荐~。 全:~国。~世。~家。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 攻克:“一战而~鄢、郢”。

草本植物的茎:麦~儿。油菜~儿。

(②釦)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编~(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计时的器具:~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头(小时,如“开了一个~~的会”)。 杯子。 集中,专一:~情(感情专注)。~爱(特别爱)。~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莛』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唐丁切,𠀤音廷。 《說文》莖也。 《前漢·東方朔傳》以莛撞鐘。 《註》謂槀莛也。 《玉篇》言其聲不可發也。 《韓愈詩》有如寸莛撞巨鐘。  又《莊子·齊物論》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爲一。 《司馬註》莛,屋梁也。  又《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待頂切,𠀤音挺。義同。

『扣』

《唐韻》苦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丘𠋫切,𠀤音𡨥。擊也。 《晉書·張華傳》吳郡臨平岸,出一石鼓,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爲魚形,扣之則鳴矣。  又《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后切,𠀤音口。義同。  又《說文》牽馬也。 本作𢼒。通作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