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伯风魔


   疯狂痴癫。 元 石德玉 《风月紫云庭》第一折:“郎君每我行有十遍雨至期,除是害九伯风魔病。”参见“ 九百 ”。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言多语少,小人有些九陌风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ǔ bó fēng mó
成语简拼 jbfm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疯狂痴癫。 元 石德玉 《风月紫云庭》第一折:“郎君每我行有十遍雨至期,除是害九伯风魔病。”参见“ 九百 ”。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言多语少,小人有些九陌风魔。”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兄弟排行次序:~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亲的哥哥:~~。~父。~母。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世~。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 姓。

〔大~子〕丈夫的大哥。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宗教或神话传说中指害人性命、迷惑人的恶鬼,喻邪恶的势力:~王。~爪。~怪。~鬼。~掌。~窟。恶~。妖~。病~。 不平常,奇异的:~力。~术。~怔(举动异常,像有精神病。“怔”读轻声)。~法。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九』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𠀤音久。數也。 《說文》陽之變也。 《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又算法曰九九。 《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 《註》若今九章算法。  又《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又九之爲言多也。 《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又陽九,戹也。 《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 《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又姓。  又複姓。 《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又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又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 《𨻰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又《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 《史記·殷本紀》九侯。 《註》音仇。  又《集韻》《正韻》𠀤居尤切,音鳩。聚也。 《論語》九合諸侯。 《莊子·天下篇》禹親操橐耜,以九雜天下之川。 《註》九,讀糾。糾合錯雜,使川流貫穿注海也。九與鳩糾勼𠀤通。

『伯』

《唐韻》《集韻》《正韻》𠀤博陌切,音百。 《說文》長也。 《釋名》父之兄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又兄曰伯。 《詩·小雅》伯氏吹塤。  又第三等爵曰伯。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九命作伯。 《註》上公有功德者,加命爲二伯,得征五侯九伯者。 《疏》公羊傳,自陝以東,周公主之。陝以西,召公主之。是東西二伯也。言九伯者,九州有十八伯,各得九伯,故云九伯也。  又婦人目其夫曰伯。 《詩·衞風》伯也執殳。  又馬祖,天駟,房星之神曰伯。 《詩·小雅》旣伯旣禱。 《註》以吉日祭馬祖而禱之。  又鳥名。 《左傳·昭十七年》伯趙氏,司至者也。 《註》伯趙,伯勞也。  又姓。益之後。春秋時有伯宗,伯州犂。  又同陌。 《史記·酷吏傳》置伯格長。 《註》言阡陌村落皆置長也。  又《正韻》必駕切。同霸。五伯,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也。伯叔伯長之義,後人恐與侯伯字溷,故借霸字別之。  又叶蒲各切,音博。 《詩·大雅》王錫申伯。叶下蹻濯。  又叶壁益切,音必。 《史記·敘傳》維弃作稷,德盛西伯。  又叶博故切,音布。 《揚雄·解嘲》子胥死而吳亡,種蠡存而越伯。五羖入而秦喜,樂毅出而燕懼。

『魔』

《唐韻》莫波切《集韻》《韻會》眉波切,𠀤音摩。 《說文》鬼也。 《楞嚴經》降服諸魔。  又天魔舞。 《王建宮詞》子大夫魔舞袖長。 《正字通》譯經論曰:魔,古从石作磨,䃺省也。梁武帝攺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