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魔母


   即佛经中的 鬼子母 。传说生有五百子,逐日吞食 王舍城 中的童子,后经 独觉佛 点化,成为佑人生子的女神。 唐 孟棨 《本事诗·嘲戏》:“ 裴谈 崇奉 释氏 。妻悍妬, 谈 畏如严君。尝谓人:‘妻有可畏者三:少妙之时,视之如生菩萨。及男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ǔ zǐ mó mǔ
成语简拼 jzmm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即佛经中的 鬼子母 。传说生有五百子,逐日吞食 王舍城 中的童子,后经 独觉佛 点化,成为佑人生子的女神。 唐 孟棨 《本事诗·嘲戏》:“ 裴谈 崇奉 释氏 。妻悍妬, 谈 畏如严君。尝谓人:‘妻有可畏者三:少妙之时,视之如生菩萨。及男女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蚕~。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姓。

宗教或神话传说中指害人性命、迷惑人的恶鬼,喻邪恶的势力:~王。~爪。~怪。~鬼。~掌。~窟。恶~。妖~。病~。 不平常,奇异的:~力。~术。~怔(举动异常,像有精神病。“怔”读轻声)。~法。

妈妈,娘:~亲。~性。~系。慈~。~忧(称母亲去世)。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姑~。舅~。 雌性的,与“公”相对:~鸡。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国。~校。~音(元音)。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螺丝~。子~扣。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九』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𠀤音久。數也。 《說文》陽之變也。 《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又算法曰九九。 《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 《註》若今九章算法。  又《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又九之爲言多也。 《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又陽九,戹也。 《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 《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又姓。  又複姓。 《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又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又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 《𨻰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又《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 《史記·殷本紀》九侯。 《註》音仇。  又《集韻》《正韻》𠀤居尤切,音鳩。聚也。 《論語》九合諸侯。 《莊子·天下篇》禹親操橐耜,以九雜天下之川。 《註》九,讀糾。糾合錯雜,使川流貫穿注海也。九與鳩糾勼𠀤通。

『子』

《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梓。 《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 《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 《增韻》嗣也。 《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 《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 《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 《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又卿之妻曰內子。 《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 《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又姓。 《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又複姓。 《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 《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 《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 《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叶濟口切,音走。 《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叶子德切,音則。 《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 《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魔』

《唐韻》莫波切《集韻》《韻會》眉波切,𠀤音摩。 《說文》鬼也。 《楞嚴經》降服諸魔。  又天魔舞。 《王建宮詞》子大夫魔舞袖長。 《正字通》譯經論曰:魔,古从石作磨,䃺省也。梁武帝攺从鬼。

『母』

《唐韻》《廣韻》《正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𠀤音某。 《廣雅》母,牧也。言育養子也。 《釋名》冒也,含已生也。 《增韻》慕也。嬰兒所慕也。 《說文》从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形。 《蒼頡篇》其中有兩點,象人乳形。豎通者卽爲毋。 《詩·小雅》母兮鞠我。  又天地爲大父母。 《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 《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 《蔡邕·獨斷》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  又《老子·道德經》有名萬物之母。  又日爲陽德之精,故稱日母。 《枚乗·七發》流攬無窮。歸神日母。  又元氣之本曰氣母。 《莊子·大宗師篇》伏羲得之,以襲氣母。  又父母,尊親之詞。 《詩·小雅》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禮·表記》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  又《揚子·方言》南楚𤄗洭之閒,母謂之媓。 《淮南子·說山訓》西家子謂其母曰社。 《說文》蜀人謂母曰姐,齊人謂母曰嬭,又曰㜷,吳人曰媒。 《眞臘風土記》呼父爲巴駞,呼母爲米。方音不同,皆自母而變。  又乳母亦曰母。 《越語》生三人,公與之母。  又禽獸之牝皆曰母。 《孟子》五母雞,二母彘。 《前漢·昭帝紀》罷天下亭母馬。 《張華·禽經》鷇將生,子呼母應。雛旣生,母呼子應。 《蘇軾·仇池筆記》眉州縣有一小佛屋,俗謂之猪母佛。  又十母,謂甲乙之屬,十干也。十二支爲十二子。見《史記·律書》。  又西王母,神名。見《山海經》。《大戴禮》云: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  又寶母,所以集寶者。 《祥異記》魏生常得一美石,後有胡人見之,曰:此寶母。每月望,設壇海邊上,可以集珠寶。  又嶺南有瘴母。 《鄭熊·番禺雜記》五羊嶺表見有物自空而下,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又鬼母,神名。 《括異記》南海小虞山有鬼母,一產千鬼。朝產之,暮食之。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  又凡物之有大小者皆曰子母。 《詩·鄭風·盧重環·毛傳》重環,子母環也。 《疏》謂大環貫一小環。  又錢有子母錢。 《周語註》重曰母,輕曰子。子母相通,民乃得所欲。  又牛有子母牛。 《易·說卦》坤爲子母牛。正義曰:取其多蕃畜而順。  又子母竹,今之慈竹也。見《任昉·述異記》。  又子母瓜,取收瓜子,故名。見《齊民要術》。  又甯母,地名。 《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盟于甯母。 《後漢·郡國志》山陽郡方與縣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又慈母、雨母,皆山名。 《丹陽記》江寜縣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生簫管竹。 《荆州記》湘東有雨母山。  又雲母,扇名。  又屛名。 《西京雜記》昭陽殿有雲母扇、雲母屛風。  又雲母竹,竹之大者。見《郭義恭·廣志》。  又《贊寜·筍譜》有雲母筍。  又益母、貝母、知母,俱藥草名。蟁母、鴾母,俱鳥名。喜母,蟲名。俱見《爾雅·註疏》。  又酒滓謂之酪母,見《本草》。  又胡母,複姓。 《後漢·獻帝紀》有胡母班。《風俗通》云:胡母,姓,本陳胡公之後,齊宣王母弟,別封母鄕。遠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  又《集韻》蒙晡切《正韻》莫胡切,𠀤音模。熬餌也。 《禮·內則》煎醢加黍上,沃以膏,曰淳母。 《鄭註》母,讀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  又叶母婢切。音敉。 《詩·鄭風》豈敢愛之,畏我父母。叶上杞里。 《魯頌》魯侯燕喜,令妻壽母。 《蔡邕·崔夫人誄》昔在共姜,陪臣之母。勞謙紡繢,仲尼是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