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的美称。 宋 陶穀 《清异录·兽》:“ 武宗 为 潁王 时,邸园蓄禽兽之可人者,以备十玩。绘十玩图,于今传播;九皋处士,鹤;玄素先生,白鷳;长鸣都尉,鸡……”参见“ 九皐 ”。
鹤的美称。 宋 陶穀 《清异录·兽》:“ 武宗 为 潁王 时,邸园蓄禽兽之可人者,以备十玩。绘十玩图,于今传播;九皋处士,鹤;玄素先生,白鷳;长鸣都尉,鸡……”参见“ 九皐 ”。
源见“鹤鸣㈠”。鹤的美称。宋 陶穀《清异录.兽》:“武宗为颖王时,邸园畜食兽之可人者,以备十玩。绘《十玩图》,于今传播:九皋处士,鹤;玄素先生,白鹇;长鸣都尉,鸡。”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水边的高地,岸:江~。汉~。 沼泽,湖泊:“鹤鸣于九~”。
号呼;呼告:“来瞽令~舞”。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 姓。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𠀤音久。數也。 《說文》陽之變也。 《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又算法曰九九。 《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 《註》若今九章算法。 又《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又九之爲言多也。 《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又陽九,戹也。 《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 《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又姓。 又複姓。 《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又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又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 《𨻰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又《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 《史記·殷本紀》九侯。 《註》音仇。 又《集韻》《正韻》𠀤居尤切,音鳩。聚也。 《論語》九合諸侯。 《莊子·天下篇》禹親操橐耜,以九雜天下之川。 《註》九,讀糾。糾合錯雜,使川流貫穿注海也。九與鳩糾勼𠀤通。
『皋』《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𠀤音高。 《說文》从本从白。禮祝曰皋,登謌曰奏,故皋奏皆从本。本,進趣也。 《周禮·春官·樂師》詔來𥌒皋舞。 《註》皋,告之也,告國子當舞者舞也。 又長聲也。 《禮·禮運》升屋而號告曰:皋某復。 《註》皋者,引聲之言也。 又緩也。 《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曰: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 《疏》緩聲而長引之,是皋爲緩也。 又《玉篇》澤也。 《韻府》岸也。 《詩·小雅》鶴鳴于九皋。 《傳》九折之澤。 《左傳·襄二十五年》牧隰皋。 《疏》皋爲澤之坎,是水岸也。 《前漢·賈山傳》江皋河瀕。 《註》皋,水邊淤地也。 又《集韻》局也。 《張衡·西京賦》實惟地之奧區神皋。 《註》謂神明之界局也。 又《廣韻》高也。 《禮·明堂位》天子皋門。 《註》皋之言高也。 又《釋名》高祖,高,皋也。最在上皋,鞱諸下也。 又《爾雅·釋訓》皋皋,刺素食也。 《疏》皋皋,不治之貌。 《詩·大雅》皋皋訿訿。 《傳》皋皋,頑不知道也。 又月名。 《爾雅·釋天》五月爲皋。 又神名。 《史記·武帝紀》紀皋山用牛。 《封禪書》一作澤山。 又禽名。 《汲冢周書》文翰者若皋雞。 《註》皋雞似鳧,冀州謂之澤特。 又乾皋,鸚䳇別名。 《埤雅》乾皋斷舌,則坐歌。孔雀拍尾,則立舞。 又寒皋,鸜鵒別名。 《本草綱目》皋,告也。天寒欲雪,羣飛如告。故名寒皋。 又皋比,虎皮也。 《左傳·莊十年》蒙皋比而先犯之。 又皋蘭,山名。 《前漢·武帝紀》西至皋蘭。 又水名。 《山海經》皋水出章山。 又皋舟,吳地。 《左傳·襄十四年》吳人自皋舟之隘要而擊之。 又姓。皋陶之後。 《左傳》越大夫皋如。 又複姓。東山皋落氏,赤狄別種。 又同鼛。 《周禮·冬官考工記》䩵人爲皋鼓。 《註》大鼓也。 《又》爲皋陶。 《註》鼓木也。 又一作睾。 《荀子·大略篇》望其壙皋如也。 《註》高貌。 《莊子·危言篇》《列子·天瑞篇》俱作睾如。 又《後漢·馬融傳》皋牢陵山。 《註》皋牢,猶牢籠也。 《荀子·王霸篇》作睾牢。 又或作滜。 《史記·歷書》百艸奮興,秭鴂先滜。 《註》子規先出,野澤而鳴也。 又與羔通。 《禮·檀弓》高子皋。 《註》孔子弟子,名柴。 《論語》作子羔。皋羔古字通用。 又《集韻》乎刀切《正韻》胡刀切,𠀤音嗥。呼也。 《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皋舞。 《註》皋,讀爲嗥。謂呼之入也。與號号唬通。 又《集韻》後到切《韻會》胡到切,𠀤音號。周禮皋舞。劉昌宗讀。或作譹。 又《集韻》攻乎切,音姑。橐皋,地名。在壽春。 《前漢·孟康註》橐皋,音拓姑。 《類篇》隸作臯。 《經傳》作臯。
『士』《廣韻》《集韻》《韻會》𠀤鉏里切,音仕。四民士爲首。 《詩·大雅》譽髦斯士。 《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鄕,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馬,曰進士。 又官總名。 《書·立政》庶常吉士。 《禮·王制》天子之元士,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 又《孔安國曰》士,理官也,欲得其曲直之理也。 《書·舜典》帝曰:臯陶,汝作士。 《左傳·僖二十八年》士榮爲大士。 又漢制,嘗爵爲公侯奪免者,曰公士。 又《前漢·鄒陽傳》武力鼎士。 《註》能舉鼎者。 又《前漢·李尋傳》拔擢天士。 《註》能知天道者。 又《後漢·李業傳》王莽以業爲酒士。 《註》時官酤酒,故置酒士。 又侍從之士。 《通鑑》唐杜如晦等十八學士,時謂之登瀛州。 又士卒。 《左傳·丘甲註》革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家語》孔子之宋,匡人以。甲士圍之。 又男子通稱。 《詩·周頌》有依其士。 又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 《詩·大雅》釐我女士。 又《管子·牧民篇》有士經。 《註》士,事也。經,常也。 又《梵書》釋子勤佛行者曰德士,無上士。 又俗塐神像曰木居士。 《韓愈詩》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又《山海經》大荒西有國,名淑士。 又士鄕。 《後漢·鄭𤣥傳》昔齊置士鄕。 《註》管仲相桓公,制國爲二十一鄕,工商之鄕六,士鄕十五。 又縣名,勇士縣,屬天水郡,見《後漢·西羌傳》。 又姓。陶唐之苗裔士蔿之後,爲士氏,見《統譜》。 又複姓,漢士孫瑞,扶風人。 又與事通。 《書·洛誥》見士于周。 《註》悉來赴役也。 《詩·豳風》勿士銜枚。 《註》自今可勿爲行𨻰銜枚之事。 又叶主矩切,音雨。 《詩·大雅》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叶下父。父,音甫。 《說文》士,事也。數始于一,終于十,从一从十。 《集韻》本作𣎶。 又與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