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云外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ǔ xiāo yún wài
成语注音 ㄐ一ㄡˇ ㄒ一ㄠ ㄩㄣˊ ㄨㄞˋ
成语简拼 jxyw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九霄雲外
成语英文 cast to the winds
成语法文 au loin(au delà des nues)
成语俄文 за девятое небо
成语日文 はるかかなた,空(そら)のかなた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成语示例


婶娘那时怎样疼我来,如今就忘在九霄云外?(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成语典故

九霄:九天云霄。在九重天的外面。指天空极其高远的地方。元.马致远《黄粱梦》二折:“恰便似九霄云外,滴溜溜飞下一纸赦书来。”《水浒传》九回:“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西游记》一六回:“风随火势,焰飞有千丈余高;火趁风威,灰进上九霄云外。”也比喻无影无踪。《红楼梦》二八回:“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儒林外史》一一回:“两公子自从岁内为蘧公孙毕姻之事,忙了月余,又乱着度岁,把那杨执中的话已丢在九霄云外。”鲁迅《三闲集.怎么写(夜记之一)》:“什么哀愁,什么夜色,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连靠过的石栏也不再放在心里。” 偏正 九重天的云雾之外,指天空最高的地方。①形容十分高远之处。元·马致远《黄粱梦》2折:“恰便似~,滴溜溜飞下一纸赦书来。”②远得无影无踪,比喻某事被忘记得无踪影了。张欣武、刘卫华《哈佛女孩刘亦婷》:“我越想越高兴,把学习都忘到~去了。”△常用作表示极高远地方或抛到无踪迹之处。→烟消云散 无影无踪无始无边 ?眉睫之内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云:云~。~汉(❶云霄和天河,指天空;❷古代喻朝廷)。 天空:九~。重(chóng播放读音)~。~壤(天和地,喻相去很远)。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 指“外国”:~域。~宾。~商。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关系疏远的:~人。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九』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𠀤音久。數也。 《說文》陽之變也。 《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又算法曰九九。 《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 《註》若今九章算法。  又《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又九之爲言多也。 《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又陽九,戹也。 《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 《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又姓。  又複姓。 《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又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又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 《𨻰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又《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 《史記·殷本紀》九侯。 《註》音仇。  又《集韻》《正韻》𠀤居尤切,音鳩。聚也。 《論語》九合諸侯。 《莊子·天下篇》禹親操橐耜,以九雜天下之川。 《註》九,讀糾。糾合錯雜,使川流貫穿注海也。九與鳩糾勼𠀤通。

『霄』

《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𠀤音宵。 《說文》雨䨘爲霄雪。从雨肖聲。齊語也。 《爾雅·釋天》雨䨘爲霄。 《註》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維霰。霰,冰雪雜下者,謂之霄雪。 《疏》霄,卽消也。 《韻會》霄雪,今人所謂濕雪也。著物則消。  又《玉篇》雲氣也。 《廣韻》近天氣也。 《揚雄·甘泉賦》騰淸霄而軼浮景。 《註》師古曰:霄,日旁氣也。  又陵霄,花名。 《爾雅翼》苕,陵苕,今陵霄。  又奔霄,𥡆王八駿之一。見《拾遺記》。  又地名。 《左傳·定十四年》城莒父及霄。  又國名。 《拾遺記》西方有因霄之國,人皆善嘯。  又姓。 《正字通》韓非子有霄略。  又人名。 《春秋·襄十一年》楚人執鄭行人良霄。 《史記·楚世家》是謂霄敖。  又《集韻》仙妙切,音笑。與肖同。  又《陸雲·陸丞相誄》窮化幾神,探賾衆妙。駭塵氛埃,澄響淸霄。霄,叶音笑。  又叶桑何切,音莎。 《道藏歌》彈璈北寒臺,七靈曜紫霄。濟濟羣仙舉,紛紛塵中羅。  又叶思留切,音搜。 《陸機詩》恢恢天網,飛沈是收。受兹下臣,騰光淸霄。 《集韻》或作䨭㲵。

『云』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𠀤音雲。 《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 《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又運也。 《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 《註》云:運動貌。  又狎昵往復也。 《詩·小雅》昏姻孔云。 《朱傳》云:旋也。 《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 《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又語助。 《詩·小雅》伊誰云憎。 《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𨻰倉北坂。  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又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 《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又云云:山名。 《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又云爲。 《易·繫辭》變化云爲。  又姓。漢云敞。  又與芸同。 《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 《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又紛云:興作貌。 《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 《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又《韻補》叶于先切,言也。 《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𠀤音云。 《說文》山川气也。从雨云,象雲回轉形。 《廣韻》河圖曰:雲者,天地之本。 《元命包》隂陽聚爲雲。 《易·乾卦》雲行雨施。  又《詩·大雅》倬彼雲漢。 《傳》雲漢,天河也。  又《爾雅·釋親》仍孫之子爲雲孫。 《註》言輕遠如浮雲。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舞雲門大卷。 《註》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大卷。  又《史記·黃帝紀》官名,皆以雲命爲雲師。  又澤名。 《書·禹貢》雲土夢作。  又《左傳·定四年》楚子涉睢濟江,入于雲中。 《爾雅·釋地》楚有雲夢。 《疏》此澤跨江南北,亦得單稱雲,單稱夢。 《司馬相如·子虛賦》雲夢者,方九百里。  又《拾遺記》蓬萊山,亦名雲來。  又郡縣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雲縣。  又雲中郡。  又姓。 《正字通》縉雲氏之後。唐雲洪嗣。明雲衢,雲岫。  又叶于員切。 《𨻰琳·馬瑙勒賦》初傷勿用,俟慶雲兮。君子窮達,亦時然兮。 《說文》通作云。 《唐韻》王權切《集韻》《韻會》《正韻》于權切,𠀤音圓。 《說文》物數也。 《徐鉉曰》古以貝爲貨,故數之。  又《玉篇》官數。 《史記•平原君傳》願君卽以遂備員而行矣。 《前漢•尹翁歸傳》責以員程。 《註》師古曰:員,數也。  又《正韻》周也,幅員,亦作幅隕。 《詩•商頌》景員維河。 《傳》員,均也。與幅隕同。  又《廣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𠀤音雲。 《廣韻》益也。 《詩•小雅》無棄爾輔,員于爾輻。 《傳》員,益也。  又地名。 《前漢•匈奴傳》前將軍出塞千二百余里,至烏員。  又通鄖。 《前漢•古今人表》員公辛。 《註》師古曰:員讀曰鄖。亦與云通。 《詩•鄭風》聊樂我員。 《釋文》員,本亦作云。 《商頌》景員維河。 《箋》員古文作云。 《釋文》員,毛音圓,鄭音云:二音皆可讀。  又《集韻》于倫切《韻會》爲贇切,𠀤音筠。 《集韻》人字。 《左傳•襄二十六年》行人子員。  又《廣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𠀤音運。 《廣韻》姓也,前涼錄有金城員敞,唐有棣州刺史員半千。 《韻會》伍員,人名,後人慕之,爲姓。○按《左傳•昭二十年》伍員,《釋文》本音云。楊愼曰:陸龜蒙詩,賴得伍員騷思少,誤讀平聲。此說非也。員字平去二音皆可讀。 《玉篇》《廣韻》作貟。

『外』

《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𠀤歪去聲。內之對,表也。 《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 《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 《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又疏斥也。 《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 《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又度外,置之也。 《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又方外,散人也。 《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又《集韻》五活切,音杌。 《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又叶征例切,音制。 《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 《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